对下列现象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序号 |
现 象 |
解 释 |
A |
洒到地面上的酒会使房间充满酒味 |
分子在不断运动 |
B |
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水 |
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分 |
C |
物质的热胀冷缩 |
分子或原子的大小随温度改变而改变 |
D |
铵态氮肥与碱性物质混用,降低了肥效 |
铵盐与碱反应放出氨气 |
下列实验中,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实验 |
目的 |
方法 |
A |
除去NaOH溶液中混有的少量Na2CO3 |
加入适量的Ca(OH)2溶液,过滤 |
B |
除去NaCl溶液中混有少量MgCl2 |
加入适量的NaOH溶液,过滤 |
C |
鉴别稀盐酸和NaCl溶液 |
取样,分别加入AgNO3溶液,观察现象 |
D |
鉴别CO和H2气体 |
点燃,火焰上方罩干冷烧杯,观察现象 |
A.AB.BC.CD.D
如图是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图,请判断下列说法,其中正确的是( )
A.使a、c的饱和溶液析出晶体的方法都可以是降温结晶
B.t1℃时,a、c两种物质的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相等
C.在t2℃时,将a物质30g加入50g水中,充分溶解,所得溶液质量为80g
D.t2℃时,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关系是:a>b>c
在宏观、微观和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的特点,如图是某化学反应的微观过程示意图(“”表示A原子,“
”表示B原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参加反应的甲、乙两物质的微粒个数比为3:2
B.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C.从宏观角度看,物质丙属于混合物
D.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均不变
近期媒体曝光了某品牌的洗发水中含有致癌的成分﹣﹣二恶烷(C4H8O2),下列有关二恶烷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二恶烷是氧化物
B.二恶烷是由4个碳原子、8个氢原子和2个氧原子构成的
C.二恶烷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6:1:4
D.一个二恶烷分子中含有一个氧分子
化学与我们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铵态氮肥不能与碱性物质混合使用
B.碘是人体所需要的一种微量元素,缺碘会导致骨质疏松
C.开发高效氢能、太阳能等新能源汽车,以解决城市机动车尾气排放问题
D.研制、生产可降解塑料的主要目的是解决“白色污染”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