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发生反应过程中溶液的pH变化如图一,请分析并回答问题:
(1)由图一可判断,该反应的实验过程是按照图二中的 (填“图甲”或“图乙”)来进行的。
(2)图一中A、B、C三点表示的溶液,两种反应物恰好完全反应的点是 点,加入紫色石蕊试液会呈现红色的是 点的溶液,此时溶液中的含有的阳离子是 。
(3)加了探究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后的生成物,小军的实验过程如下:
实验过程:先按图甲操作,振荡后加入硝酸银溶液。观察现象:出现白色沉淀。得出结论:证明生成了氯化钠。小明认为这个结论不正确,合理的解释是 。
铝是生产生活中常见的金属,某同学用打磨过的铝丝进行了如下实验。
(1)打磨铝丝的目的是 。
(2)A试管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3)为验证Ag、Fe、Al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还应至少再做一个实验,该实验所需的试剂是 。

图一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分析并回答问题。

(1)P点的含义是 。
(2)t2℃时,将甲、乙各30g分别加入到盛有50g水的两个烧杯中,充分溶解后,现象如图二所示。
①B烧杯中溶液的溶质是 (填“甲”或“乙”)。
②将B烧杯中的溶液全部倒入A烧杯中(甲和乙不反应),充分搅拌后,A烧杯中的固体 (填“全部溶解”“部分溶解”或“不溶解”)。
③欲使混合溶液恰好形成甲的饱和溶液,应再加入甲 g。
A、B、C、D分别为1~18号元素中的一种,且原子序数依次增大.A、B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常温时为液态,且是最常用的溶剂;C元素原子核内有11个质子;D元素的原子易得到一个电子形成稳定结构.
(1)B元素的原子最外层有 个电子.
(2)C、D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由 构成(填“分子”“原子”或“离子”).
(3)A、B、C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的俗称是 .
中性笔是同学们经常使用的文具之一,由笔芯、笔杆等部分组成.
(1)笔头处的“圆珠”要求具有硬度大、耐磨的特点,一般应选用 (填“纯金属”或“合金”)制造.
(2)黑色中性笔的墨水中含有碳单质,书写后字迹经久不变色,原因是 .
(3)据不完全统计,西安市中学生一年丢弃的塑料笔芯达20吨,会加剧“白色污染”.下列做法不利于减少“白色污染”的是 (填字母).
A.尽量使用钢笔书写
B.大量使用一次性中性笔
C.将笔杆重复使用
D.将废弃笔芯、笔杆回收利用.
酸、碱、盐是重要的化合物,研究它们的性质有重要意义.
34Cl三种固体在水中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请仔细观察曲线,回答下列问题:
①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最小的是 .
②30℃时三种固体物质饱和水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
3固体的质量为 g(保留一位小数).
223、稀硫酸四种溶液,它们只有编号却没有标签.某同学按下列步骤鉴别四种溶液.

①写出反应Ⅲ的化学方程式 .
②如图是水和NaOH水溶液中微粒的存在情况示意图,由此分析C溶液能使酚酞溶液变红的原因是 (填序号).

+32﹣数目
2﹣数目
2+数目
﹣+数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