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t1℃时,甲和乙的溶解度均为30 |
| B.t2℃时,甲和乙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 |
| C.t2℃时,在100g水中放入60g甲,其溶质的质量分数为37.5% |
| D.t2℃时,分别在100g水中各溶解20g甲、乙,同时降低温度,甲先达到饱和 |
某课外兴趣小组的同学所做的下列四个实验,符合如图所示图像的是()
1.在稀盐酸中加入适量的碳酸钠
2.把生锈的铁钉放入过量稀硫酸中
3.将氯化钠溶液和硝酸银溶液混合
4.在氯化铁和稀盐酸的混合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
| A.12 | B.24 | C.123 | D.1234 |

科学实验为科学结论的得出提供了支持。下列各选项中,科学实验与科学结论的关系错误的是
| A.奥斯特实验证明了电流的磁效应 |
| B.马德保半球实验证明了大气压的存在 |
| C.电解水实验导致了氢原子和氧原子结构的发现 |
| D.米勒模拟实验支持了生命物质可由非生命物质转化的可能 |
右图是探究铁锈蚀条件的装置。调节L端与R端的液面高度一致,塞紧木塞,一周后观察。下列推断错误的是
| A.b管中铁钉不会锈蚀 |
| B.L端与R端液面高度仍然保持一致 |
| C.该实验说明铁锈蚀与空气、水有关 |
| D.若将a管中的水改为食盐水能加快铁的锈蚀 |
化学兴趣小组利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打开弹簧夹,将液体a滴入试管①中与固体b接触,若试管②中的导管口没有气泡产生,则液体a和固体b的组合可能是
| A.稀盐酸和碳酸钠 | B.水和生石灰 |
| C.锌和稀盐酸 | D.水和硝酸铵 |

下列图像不能正确反映所对应叙述关系的是( )
| A.①煅烧一定质量的石灰石 |
| B.②镁在空气中燃烧 |
| C.③等质量的锌和镁分别于等质量的等体积得稀硫酸(足量)反应 |
| D.④氧气的溶解度随压强变化得关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