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嫦娥三号”月球探测器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升空,并于14日晚间21时许成功落月。回答我国探月工程整体规划为三期简称“绕、落、回”三步走,嫦娥三号作为探月二期的首发探测器承担“落”的任务,对整个探月工程起到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在现代生产力和科学技术高度发展的今天,“嫦娥奔月”的梦想正在成为现实。这表明
①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社会实践是科学理论和科学技术发展的动力
②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是客观见之于主观的活动
③人类的好奇心和遐想来源于实践并决定着实践的水平
④现代技术的发展推动人类对月球认识的深化发展
A.①② | B.①③ | C.①④ | D.②③ |
探月工程的实施,不仅推动了我国航天研发、制造、应用能力和水平的跃升,而且带动了信息技术、微电子、新材料等领域—批新技术及其产业化发展,推动了空间科学和空间技术应用的发展,产生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极大地振奋了民族精神。从哲学角度看,实施探月工程
①创造出新的天体结构、地月关系和经济规律
②是人的有目的、有计划、有意识的实践活动
③过程及其结果是受客观事物及其规律制约的
④促使人类摆脱了历史条件和社会关系的束缚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③ | D.③④ |
“比”、“从”、“北”、“化”四个字由“人”字以不同结构构成(上图为甲骨文),高度概括了人生的成长历程,体现了中国古代哲学的内在逻辑体系。我们可以体会到,与人“比”后,总会模仿学习他人的优点,即“从”;之后会产生叛逆,即“北”;最后,能从正反两个方面思考,一切为我所用,进入“化”的阶段。上述材料说明( )
①哲学智慧概括了人们的生活与实践,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
②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是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
③哲学的根本任务就在于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改造世界
④从意识的内容看,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主观映象
A.①② | B.③④ | C.①④ | D.②③ |
据研究证实,人类大脑中存在着一个具有早期预警作用的特殊区域——这个区域可以监控外界环境线索,同时衡量环境变化可能会给人体带来的后果,并调节人们的行为以避免危险情况的发生。这表明( )
①人脑为人们行动提供选择依据②人脑是意识产生的源泉
③人脑具有产生意识的生理基础 ④人脑是意识活动的物质器官
A.①③ | B.③④ | C.②③ | D.①④ |
据国家航天局表示,“天宫一号”是一个重达8吨的空间实验室组件。2013年6月发射的“神舟十号”已与其成功对接,是中国首个小型空间站及首个空间实验室。我国建立小型空间站及空间实验室的事实表明( )
①发挥主观能动性无所不能
②人们可以认识、利用规律为自身服务
③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是办好事情的前提和基础
④认识和改造世界,必须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
A.①② | B.③④ | C.①③ | D.②④ |
北京高考改革方案公布后,社会对语文分值增加、英语分值减少反响强烈,多数从事语文教学的教师表示赞成,从事英语教学的教师表示反对。这说明( )
①强烈的社会反响是对社会客观实际的主观映象
②人们的认识结果是由认识的主体决定的
③意识对客观世界具有能动的的反映功能
④人们的认识活动能够指导人们改造客观世界
A.①③ | B.①④ | C.②③ | D.②④ |
《坛经》记载,时风吹幡动,一僧曰风动,一僧曰幡动,议论不一。慧能进曰:“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慧能的这一观点是()
A.形而上学观点 | B.唯心主义观点 |
C.不可知论观点 | D.精神万能论观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