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嫦娥三号”月球探测器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升空,并于14日晚间21时许成功落月。回答我国探月工程整体规划为三期简称“绕、落、回”三步走,嫦娥三号作为探月二期的首发探测器承担“落”的任务,对整个探月工程起到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在现代生产力和科学技术高度发展的今天,“嫦娥奔月”的梦想正在成为现实。这表明
①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社会实践是科学理论和科学技术发展的动力
②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是客观见之于主观的活动
③人类的好奇心和遐想来源于实践并决定着实践的水平
④现代技术的发展推动人类对月球认识的深化发展
A.①② | B.①③ | C.①④ | D.②③ |
探月工程的实施,不仅推动了我国航天研发、制造、应用能力和水平的跃升,而且带动了信息技术、微电子、新材料等领域—批新技术及其产业化发展,推动了空间科学和空间技术应用的发展,产生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极大地振奋了民族精神。从哲学角度看,实施探月工程
①创造出新的天体结构、地月关系和经济规律
②是人的有目的、有计划、有意识的实践活动
③过程及其结果是受客观事物及其规律制约的
④促使人类摆脱了历史条件和社会关系的束缚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③ | D.③④ |
据报道,美国加州大学研究人员设计出能控制光线运行方向的材料,这项重大突破使长期存在于科幻小说中的“隐形衣”梦想有可能变成现实。这启示我们
(1)意识不仅能反映现存事物,而且能正确预测未来
(2)科学创造往往需要科学幻想的激发和推动
(3)科学幻想向现实的转化离不开科学实验
(4)发挥意识活动的创造性就能将科学幻想变为现实
A(2)(3)(4)B(2)(3)C(1)(2)D(1)(2)(3)
“把学问用于装饰是虚伪,完全依靠学问上的规则判断是书生的怪癖。”这表明
A书本知识必亲身实践更为重要
B实践是获得知识的唯一途径
C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
D书本知识要和实践相结合
由载人航天技术所引发的科技革命,将带动一大批高新技术领域水平的提高,促进科学技术的全面进步,带领人类进入全新的“太空文明”时代。由此可见
A科学实验是一项和人类共始终的实践活动
B科学实验是最基本的实践活动
C随着时代的发展,科学实验可以取代生产实践活动
D科学实验是社会前进的有力杠杆
移动通信技术已不断发展,从1G手机只能进入语音通话,2G有了短信、WAP上网等功能,到3G手机数据传输速度大幅提升,能够提供网页浏览、电子商务等多种信息服务功能。这体现了
(1)认识需要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深化、扩展
(2)生产实践为人类社会生活的不断改善提供物质条件
(3)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各有其不同的特点
(4)事物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无止境地向前发展
A(1)(2)(3)(4) B(2)(3)(4) C(1)(3)(4) D(2)(3)
伦敦峰会不负重望地取得诸多实质性共识,传递了“世界难题,全球解决”的积极信号。“世界难题,全球解决”,是因为
A联系是事物发展的内部动力 B实践是一种社会性的活动
C 整体功能必定大于部分功能之和 D意识对客观事物具有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