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人口迁移类型多种多样,对迁移人口的妥善安置,有利于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1.从人口迁移类型看,下列情况属于生态移民的是()
A. | 三峡库区居民外迁 | B. | 三江源牧民迁入城镇 |
C. | 农村人口进城务工 | D. | 地震区灾民搬至异地 |
2.三峡库区部分移民东迁沿海某地后,迁入地采取了"杂居"安置方式。其深远意义是()
A. | 改善移民原有的生活习惯 | B. | 增进移民与当地居民的接触 |
C. | 促进不同地域文化的融合 | D. | 便于移民的统一管理与服务 |
3.三江源移民大多被安置到距离原居住地不远的城镇,这主要考虑到()
①自然环境的适应性
②迁入迁出地交通的便捷性
③风俗习惯的相似性
④保持牧民的原有生产方式
A. | ①④ | B. | ②③ | C. | ①③ | D. | ②④ |
青藏高寒区的农作物分布在河谷中最主要的自然原因是
A.河谷地区土壤肥沃 | B.河谷地区有丰富的水源 |
C.河谷地区人口稠密,劳动力多 | D.河谷地区气温较高,热量条件好 |
我国东部季风区秦岭——淮河一线以南地区一年两熟或三熟的耕作制度的形成条件是
A.平原广大,适合耕作 | B.生长期长,雨热同期 |
C.土壤肥沃 | D.冬季风不能到达 |
地理分界线是认识区域地理的重要方式。在地理环境中,山脉常常成为一种地理分界线。以下各项描述正确的是
A.水系的分水岭:南岭——黄河水系与珠江水系 |
B.地形区分界线:太行山——黄土高原与华北平原 |
C.行政区分界线:横断山脉——西藏自治区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界线 |
D.气候分界线:大兴安岭——400毫米等降水量线通过的南段地方 |
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具有明显的阶段性,下图为华北平原地区人类活动分布图。读图回答下列小题。在采集和狩猎阶段,人类活动主要集中在
A.平坦肥沃的平原 | B.山麓和丘陵地带 |
C.矿产资源丰富地带 | D.沿海海运发达地带 |
在工业社会阶段,下列地区可能不会成为人类活动主要集中分布区的是
A.河流源头、三角洲、盆地等水热条件组合好的地区 |
B.位于沿海或海岛,可以充分利用港口优势的地区 |
C.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有利的自然条件紧密结合的地区 |
D.矿产资源的数量、质量及其组合状况优越的地区 |
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非常严重,每年流失的土壤约16亿吨。据此回答下列小题。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主要人为原因是
A.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 | B.长期以来的毁林开荒 |
C.土壤疏松,降水变率大 | D.干旱和大风现象 |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对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造成了巨大的危害,其中不包括
A.黄河含沙量大幅度下降 | B.诱发和加剧了自然灾害 |
C.土壤养分流失,农业减产 | D.下游河床抬升,形成“地上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