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是民族的血脉和灵魂,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13年10月29日,山东省淄博市被命名为“山东省文化强省建设先进市”。在创建过程中,淄博市积极打造文化发展新优势:重点实施“文艺精品工程”,精神文化产品成果丰硕;以“创意淄博”建设为主题,组织举办淄博市文化创意产业博览交易会、文化创意大赛暨创意周等大型活动;深化文化与经济的融合,力争文化产业产值每年以超过20%的速度增长,发展成为淄博市的支柱产业。
⑴.结合材料一,运用“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相关知识,谈谈淄博市打造文化发展新优势体现了哪些方法论原理?
材料二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关键是增强全民族的文化创造力。为此,需要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四川省某古镇在贯彻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文化强镇的过程中,利用其得天独厚的自然生态环境,依托自身悠久的传统民间文化,并兼收岭南等其他地区特色文化,发展本镇极富特色的民俗旅游业,形成了以特色民俗文化为内容、以传统建筑和自然生态环境为载体、以原计原味为亮点的民俗文化旅游经济圈。古镇因此获得了中国文化旅游名镇等荣誉称号。现阶段,该镇政府和居民更加积极投入到自觉保护和开发古镇文化旅游资源的实践中去,也逐渐走出了一条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发展之路。
⑵.结合材料二,运用《文化生活》相关知识,谈谈古镇在建设文化强镇过程中是如何做到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
习近平强调:“文艺要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根本方向。”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文艺不能当市场的奴隶,不要沾满了铜臭气。优秀的文艺作品,最好是既能在思想上、艺术上取得成功,又能在市场上受到欢迎。"当前,我国文化市场存在着令人忧虑的现象:有的作品盯着金钱,抄袭模仿,机械化生产;有的胡编乱造,粗制滥造,颠覆历史、经典;有的搜奇猎艳,捕风捉影,迎合低级趣味;有的追求奢华,过度包装,形式大于内容,等等。
(1)结合材料一,运用经济生活的有关知识回答,我国文化企业如何做到“优秀的文艺作品,最好是既能在思想上、艺术上取得成功,又能在市场上受到欢迎。”
材料二:近期播出的大型革命战争电视剧《铁血红安》,引起强烈的社会反响和广泛好评。下列截取的两个情景,令人感动和深思。
(2)简述材料二中两个情景反映的文化生活道理。
2014年9月4日发布的《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力破“一考定终身”陈规;实行不分文理政策;力改“唯分数论”,将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作为升学参考,注重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进一步提高中西部地区和人口大省高考录取率,在东部地区高校安排专门招生名额面向中西部地区招生,重点高校定向招收边远、贫困、民族地区优秀农村学生。根据意见,从2015年1月1日开始,取消学科奥赛、体育艺术等6项鼓励性加分项目,保留烈士子女、少数民族考生等5项扶持性加分项目。
(1)运用矛盾观的知识,分析材料一蕴含的哲学思想。
(2)有同学认为,我国高招政策向特殊学生群体倾斜,体现了我国人民民主的真实性,但违背了平等原则。运用政治生活知识,对这一观点加以评析。
我国提出的建设 “一带一路”即“丝绸之路经济带”“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构想,旨在以对外开放的主动赢得经济发展的主动、赢得国际竞争的主动,在区域合作新格局中寻找未来发展的着力点和突破口。
“一带一路”沿线总人口约44亿,经济总量约21万亿美元,分别约占全球的63%和29%。“一带一路”建设在总体思路上显示了充分的包容性和务实性,适应了经济全球化、世界多极化趋势,契合了沿线国家的共同需求,为沿线国家优势互补、开放发展开启了新的机遇之窗,提供了国际合作的新平台。
像古代丝绸之路一样,“一带一路”不仅仅是陆海贸易通道,和人流、物流一起东奔西走的,更有丰富多彩、美不胜收的文化流。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不仅有利于推动欧亚大陆甚至欧亚非大陆的经济整合,也必将带来各相关国及背后多元文明的群体性复兴。将世界的机遇变成中国的机遇,将中国的机遇变成世界的机遇,“一带一路”建设可谓是“一子落而满盘活”。
结合材料,探究回答下列问题
(1)从辨证法角度,说明建设“一带一路”为什么能实现“一子落而满盘活”。
(2)促进“多元文明的群体性复兴”具有怎样的文化意义?
(3)综合运用经济、政治生活知识,以“促进中国与世界关系发展”为主题,为建设“一带一路”写一篇实施策略报告。
要求:
①观点紧扣主题,分析全面深入,合乎逻辑。
②根据题目要求,运用相关材料,理论联系实际地加以分析、论证。
③学科术语使用规范,字数控制在 300 字以内。
选做题,本题包括A、B两小题,请选定其中一小题,并在相应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若多做,则按A小题评分。
A[经济学常识]
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经历了自由放任的市场经济和有政府干预的市场经济两个阶段。由于各国政府干预的程度、方式等不同,当前西方国家的市场经济呈现出不同的模式。其中较为典型的有美国、德国和日本为代表的西方经济模式,这些市场经济模式有着各自不同的特点,也有共同之处,对世界各国的市场经济的发展都产生了影响。
(1)分析美国、德国和日本市场经济模式的相同点。
(2)联系市场经济模式的共性,阐释我国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应有的举措。
B[国家和国际组织常识]
材料一:014年8月,中国配合联合国抗击埃博拉病毒,向疫情地区提供人道主义援助; 12月,应联合国的邀请中国将向南苏丹派出维和部队。2014年中国继续为非洲等地区的许多发展中国家提供了大量的援助,中国外长王毅在出席69届联大期间表示,中国主张以消除贫困为核心,切实解决发展中国家关切。
材料二:2014年12月18日,联合国大会通过朝鲜人权决议,鼓励将朝鲜局势移交国际刑事法院。对此,中国外交部发言人表示:中方一贯主张在平等和相互尊重基础上,通过建设性对话与合作处理人权领域的分歧,将人权问题提交国际刑事法院无助于改善一国人权状况。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2)根据所学知识,写出下表中“联合国的主要机构”的名称。
机构名称 |
性质或职责 |
① |
联合国主要审议机构 |
② |
负有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的主要职责 |
③ |
从事各种日常事务,为其他主要机构服务 |
(3)结合上述材料,说明中国在人类和平与发展事业中发挥着哪些建设性作用?
材料一:自2014年6月以来,受各种因素的综合影响,国际市场上原油价格“跌跌不休”,跌幅达60%,一度跌破45美元/桶,创六年来新低。受此影响,我国成品油价格迎来新定价机制后的“十二连跌”。
材料二: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宣布,自2015年1月12日起,上调国内成品油消费税,这是一个多月来我国第三次上调成品油消费税。有专家表示,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一大石油进口国,石油对外依存度达60%。当前国际油价下行,正是国内能源价格改革的有利时机。
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油价变化会引发人们对与其功能相近的新能源的需求变化。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根据材料一画出下图中Q1(注:Q1为新能源消费需求曲线)变动趋势图(用Q2表示),并说明理由。(作图时请用2B铅笔,并画清楚)
(2)请分析我国抓住有利时机提高成品油消费税的经济学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