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研究人员在一些果树种植区,构建了如下图所示“果-草-牧-菌-沼”生态农业模式。请分析回答:

(1)人工构建的“果-草-牧-菌-沼”生态系统中,分解者包括   ,沼气池中的能量主要来自于生态系统组成成分中的     。果树和牧草可从菌土中获取    用于生长发育。此生态农业模式的建立实现了         
(2)研究人员调查了生态果园及对照果园中某些昆虫的密度,结果如下表所示。

昆虫种类
害虫
害虫天敌
金纹细蛾幼虫
体内有姬小蜂卵
的百分率(%)
蚜虫
(头/枝)
雌成螨
(头/叶)
小花蝽
(头/枝)
瓢虫
(头/枝)
食蚜盲蝽
(头/枝)
生态果园
39.3
0.34
0.47
0.29
0.33
40~60
对照果园
79.1
2.58
0.15
0.26
0.02
3~6

①在两类果园中调查上表蚜虫的种群密度常采用的方法是          
②果园中的瓢虫和蚜虫、姬小蜂和金纹细蛾幼虫的关系分别是         
(3)从表中结果可知,生态果园的建立提高了         的种群密度,减少了农药的使用,对提高果品的品质和减少污染有重要意义。

科目 生物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较难
知识点: 生态城市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有两个纯种小麦,一个是高秆抗锈病光颖(DDTTpp)品种,另一个是矮秆易感锈病毛颖(ddttPP)品种,现有3组实验:

实验结果是:A、B、C三组实验中都出现了矮秆抗锈病品种。请回答:
(1)A组实验方法在育种上属于,原理是,A组出现ddTTPP的概率是
(2)B组的方法在育种上属于,原理是其优点是
(3)C组出现矮秆抗锈病的后代是通过,这种方法在育种上叫

基因突变的特点:
①普遍性:基因突变在生物界中是____________。
②随机性:随机发生在_____________ 的各个时期。
③低频性:在自然状态下___________________。
④不定向性:可以向突变,产生基因。
⑤多害少利性:

诱发生物发生基因突变的因素有
内因:
外因: ①物理因素。如:_______ . ________.
②化学因素。如:_____________
③生物因素。如:_________________

根据下图所示实验过程回答:

(1)甲图中,供应块是含生长素的琼脂块,接受块是不含生长素的琼脂块。实验结果,胚芽鞘C发生的现象___________。这一现象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乙图中胚芽鞘D不能发生C的现象,这说明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3)上述实验说明,生长素在植物体内的运输方向______________________。运输方式是___________。

为某种群在不同生态环境中的增长曲线,请仔细分析图中曲线后回答下列问题:

(1)如果种群处在一个理想的环境中,没有资源和空间的限制,种群个体的增长曲线是______,用达尔文进化的观点分析,这是由于生物具有________特性;
(2)如果将该种群置于有限制的自然环境中,种群内的增长曲线是_______,用达尔文的进化观点分析图中的阴影部分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
(3)影响种群密度的主要因素是种群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