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实验小组同学发现,漂浮在不同液面上的实心物体浸入液体的体积不同,于是他们猜想:物体的密度、物体的体积、液体的密度可能会对漂浮在液面上的实心物体浸入液体的体积有影响。
为验证猜想,他们选用了若干不同的实心圆柱体和足够深的不同液体进行实验(实验时物体均能漂浮在液面),并将物体的密度、物体的体积、液体的密度,以及物体浸入液体的体积记录在表一、表二和表三中。
表一
实验 序号 |
物体密度 (千克/米3) |
物体体积 (厘米3) |
液体密度 (千克/米3) |
浸入液体体积 (厘米3) |
1 |
0.4×103 |
15 |
1.0×103 |
6 |
2 |
0.4×103 |
20 |
1.0×103 |
8 |
3 |
0.4×103 |
25 |
1.0×103 |
10 |
表二
实验 序号 |
物体密度 (千克/米3) |
物体体积 (厘米3) |
液体密度 (千克/米3) |
浸入液体体积 (厘米3) |
4 |
0.6×103 |
15 |
1.0×103 |
9 |
5 |
0.6×103 |
15 |
1.2×103 |
7.5 |
6 |
0.6×103 |
15 |
1.5×103 |
6 |
表三
实验 序号 |
物体密度 (千克/米3) |
物体体积 (厘米3) |
液体密度 (千克/米3) |
浸入液体体积 (厘米3) |
7 |
0.8×103 |
15 |
1.0×103 |
12 |
8 |
0.8×103 |
15 |
1.2×103 |
10 |
9 |
0.8×103 |
15 |
1.5×103 |
8 |
① 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与2与3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可得的初步结论是:密度相同的
实心物体漂浮在同种液体中, (11) 。
② 分析比较实验序号 (12) 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密度和体积相同的实心物体漂浮在不同液体中,浸入液体的体积与液体密度成反比。
③ 分析比较实验序号 (13) 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体积相同的实心物体漂浮在同种液体中,浸入液体的体积与物体密度成正比。
④ 实验小组同学对表一、表二、表三中2、3、4列数据进行了一定的运算,并结合相关条件,可得出的进一步结论是:
(a)当 (14) 时,物体浸入液体的体积相同;
(b)当 (15) 。
图是研究电磁现象的实验,其中研究“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力”的是________图。图甲是研究________________的实验装置。
使用托盘天平测物体质量。将托盘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游码放在天平标尺的零刻线处,调节天平横梁的平衡。在调节天平横梁平衡时,如果指针所处的位置如图所示,为使天平横梁在水平位置平衡,应将天平右端的平衡螺母向________移动。把金属块放在调节好的天平的左盘中,当天平平衡时,右盘中的砝码以及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如图所示,则金属块的质量是________g。
用量筒测物块的体积。物块放入量筒前、后,量筒中水面位置如图所示,则物块的体积是________cm3。
小明利用如图甲所示的电路探究电流跟电阻的关系。已知电源电压为6V且保持不变,实验用到的电阻阻值分别为5Ω、10Ω、15Ω、20Ω、25Ω。
⑴请根据图甲将图乙所示的实物电路连接完整(导线不允许交叉)。
⑵实验中多次改变R的阻值,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使电压表示数保持不变,记下电流表的示数,得到如图丙所示的电流I随电阻R变化的图像。
由图像可以得出结论:电压一定时,。
②上述实验中,小明用5Ω的电阻做完实验后,接下来的操作是,然后将10Ω的电阻接入电路,闭合开关,移动滑片,使电压表示数为V时,读出电流表的示数。
⑶为完成整个实验,应该选取最大阻值不小于Ω的滑动变阻器。
在“探究影响导体电阻大小的因素”实验中,小明设计了如图电路.
⑴在连接电路时发现,还缺少一个元件,他应该在电路中再接入的元件是.
⑵为粗略判断a、b两点间导体电阻的大小,可观察.
⑶另有甲、乙两位同学分别对小明的电路作了如下的改进:甲把灯泡更换为电流表;乙在原电路中串联接入电流表.你认为同学的改进更好一些,理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