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用如图装置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跨过定滑轮的细线两端系着质量均为M的物块A、B,A下端与通过打点计时器的纸带相连,B上放置一质量为m的金属片C,固定的金属圆环D处在B的正下方。系统静止时C、D间的高度差为h。先接通电磁打点计时器,再由静止释放B,系统开始运动,当B穿过圆环D时C被D阻挡而停止。
①整个运动过程中纸带上计数点的间距如图乙所示,其中每相邻两点之间还有4个点未画出,已知打点计时器的工作频率为50 Hz。由此可计算出C被阻挡前B的加速度大小a = m/s2;B刚穿过D时的速度大小v = m/s(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②该实验中需验证等式是 (用M、m、v和重力加速度g表示)。还可运用图象法加以验证:改变物块B的释放位置,重复上述实验,记录每次C、D间的高度差h,并求出B刚穿过D时的速度v,作出v2 – h图线如图丙所示,根据图线得出重力加速度的表达式g= ,代入数据再与当地的重力加速度大小比较,判断系统机械能是否守恒。
③在不增加实验器材的情况下,请提出减小实验误差的一个办法。
。
(1) 如图所示,在研究电磁感应现象的实验中,某同学对实验现象进行了以下的猜测,你认为正确的是:
A.断开电键瞬间,电路中不再有电流,因此电流计不会发生偏转 |
B.保持电键闭合,快速左右滑动滑动片,电流计将会有电流通过 |
C.保持电键闭合,电流计有示数,将线圈A从线圈B中快速拔出,示数迅速变为零 |
D.只要保持电键闭合,电流计中有持续的电流,电流计的指针将偏转在一特定数值 |
(2)若某同学在用电压检测A线圈回路故障时,测得a与各接线柱间的电压分别如下,
ab |
ac |
ad |
ae |
af |
ag |
ah |
0v |
0v |
0v |
0v |
0v |
3v |
3v |
确定发生了断路故障,则故障应发生在两点间(用abc等各字母表示).
在测电源电动势和内阻实验中,由于电源内阻较小,电压表示数变化不明显,作出的图像如图甲中A所示,这对数据处理的结果将引入较大误差,为了解决此问题,某同学在电路中串联了一定值电阻
(如图乙),作出的
图像如图甲中B所示,则此电源的电动势大小为V,内阻为
。
某同学测得小车的加速度a和拉力F的数据如下表所示:(小车质量保持不变)
F/N |
0.20 |
0.30 |
0.40 |
0.50 |
0.60 |
a/ m/s2 |
0.30 |
0.40 |
0.48 |
0.60 |
0.72 |
①.请根据表中的数据在坐标图上作出a—F图象
②.图象不过坐标原点的原因可能是,
图线的斜率的倒数的物理含义是。
一个实验小组的同学设计了一个测量动摩擦因数的试验。如图甲所示,把弹簧测力计的一端固定在墙上,另一端与一物块A相连,用力F水平向左拉物块A下面的金属板B,金属板B向左运动,此时测力计的示数稳定(图乙中已把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放大画出),则物块A与金属板B间的滑动摩擦力的大小是_________N。若用弹簧测力计测得物块A重13N,根据下面表格中给出的动摩擦因数,则可推算出物块A的材料是_______。
材料 |
动摩擦因数 |
金属—金属 |
0.25 |
橡胶—金属 |
0.30 |
木头—金属 |
0.20 |
皮革—金属 |
0.28 |
在“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实验中。
(1)某组同学用如图所示装置,采用控制变量的方法, 来研究小车质量不变的情况下,小车的加速度与小车受到力的关系。下列措施中不需要和不正确的是:
A.首先要平衡摩擦力,使小车受到合力就是细绳对小车的拉力。 |
B.平衡摩擦力的方法就是,在塑料小桶中添加砝码,使小车能匀速滑动。 |
C.每次改变拉小车拉力后都需要重新平衡摩擦力 |
D.实验中通过在塑料桶中增加砝码来改变小车受到的拉力 |
E.每次小车都要从同一位置开始运动
F.实验中应先放小车,然后再开打点计时器的电源
(2)某次实验中得到的一条纸带如图所示,从比较清晰的点起,每五个打印点取一个点作为计数点,分别标明0、1、2、3、4 ,量得x1=30.0mm,x2=36.0mm,x3=42.0mm,x4=48.0mm,则小车通过点2时的速度为________m/s,小车的加速度为_______m/s2。
(3)某组同学实验得出数据,画出a-F图像如图所示,那么该组同学实验中出现的问题可能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