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图 (a)所示,一根水平张紧的弹性长绳上有等间距的Q′、P′、O、P、Q质点,相邻两质点间距离为1 m.t=0时刻O质点从平衡位置开始沿y轴正方向振动,并产生分别向左、向右传播的波,O质点振动图像如图 (b)所示,当O点第一次达到正方向最大位移的时刻,P点刚开始振动,则( )
A.P′、P两点距离为半个波长,因此它们的振动步调始终相反 |
B.当Q′点振动第一次达到负向最大位移时,O质点已经通过25 cm路程 |
C.当波在绳中传播时,波速1m/s |
D.若O质点振动加快,波的传播速度变大 |
下列叙述中符合物理学史的有:()
A.汤姆孙通过研究阴极射线实验,发现了电子和质子的存在 |
B.卢瑟福通过对![]() |
C.巴尔末根据氢原子光谱分析,总结出了氢原子光谱可见光区波长公式 |
D.玻尔提出的原子模型,彻底否定了卢瑟福的原子核式结构学说 |
用频率为的光照射大量处于基态的氢原子,在所发射的光谱中仅能观测到频率分别为
的三条谱线,且
,则以下选项正确的是( )
A.![]() |
B.![]() |
C.![]() |
D.![]() |
如图所示,质量相等的A、B两小物块在光滑水平面上沿同一直线同向运动,动量分别为pA="8.0" kg·m/s,pB="4.0" kg·m/s.A追上B并与B相碰,碰后A、B的动量分别为pA′和pB′,pA′、pB′的值可能为( )
A.pA′=pB′="6.0" kg·m/s
B.pA′="9.0" kg·m/s,pB′="3.0" kg·m/s
C.pA′="-2.0" kg·m/s,pB′="14.0" kg·m/s
D.pA′="-4.0" kg·m/s,pB′="17.0" kg·m/s
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人立于平板车上,人与车的总质量为M,人与车以速度v1在光滑水平面上向东运动。当此人相对于车以速度v2竖直跳起时,车的速度变为: ( )
如图所示,质量相等的两个滑块位于光滑水平桌面上。其中,弹簧两端分别与静止的滑块N和挡板P相连接,弹簧与挡板P的质量均不计;滑块M以初速度V0向右运动,它与挡板P碰撞(不粘连)后开始压缩弹簧,最后,滑块N以速度V0向右运动。在此过程中:()
A.M的速度等于0时,弹簧的弹性势能最大。 |
B.M与N具有相同的速度时,两滑块动能之和最小。 |
C.M的速度为V0/2时,弹簧的长度最长。 |
D.M的速度为V0/2时,弹簧的长度最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