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有关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 )
A.《红楼梦》中宝玉被贾政痛打之后,黛玉见到宝玉的惨状,又想起自己寄人篱下的凄凉光景,回去后悲从心生,作诗一首,题为《秋窗风雨夕》,情思极为凄苦哀怨。 |
B.《三国演义》中当国舅董承密奉“衣带诏”事件败露后,曹操欲废汉献帝,被谋臣程昱谏止。程昱认为仍应秉持“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基本策略,一旦失去了汉献帝这块“招牌”,“必起兵端矣”。 |
C.《边城》的内容常被评价为是“田园牧歌”式的,但沈从文在《题记》中却着重指出了这部小说的创作是给“在这个社会里生活,而且极关心全国民族在空间与时间下所有的好处与坏处”的人们看的。 |
D.《呐喊》塑造了一系列寄寓着作者对“国民性”强烈批判的人物形象,如《药》中的夏瑜、《端午节》中的方玄绰、《明天》中的红鼻子老拱、《头发的故事》中的N先生、《风波》中的赵七爷等均是典型。 |
E.《哈姆雷特》以哈姆雷特的复仇过程为主线,同时交叉进行了雷欧提斯和小福丁布拉斯的两条复仇辅线。耐人寻味的是,这三个人物的复仇都是为了各自的父亲而展开的。
简答题 ①香菱学诗,最初拜的老师是谁?②之后她又细心揣摩了哪些大诗人(至少写出两个)的诗作不断提升自己的诗歌素养?③她写的第几首诗终于获得了大家的一致称赞?
答:①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简述关羽华容道义释曹操的故事情节。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名著阅读:请任选一组题目作答,并在答题卡相应区域填涂并答题。本大题2小题,共6分
第一组:判词“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玉带林中挂,金钗雪里埋”,写的是哪两位主人公?()
A.探春、迎春 | B.宝钗、黛玉 | C.元春、黛玉 | D.宝钗、惜春 |
简答题(50字以上)
宝黛初会时双方都有似曾相识之感,它照应了书中的哪一传说,请简述传说情节。
第二组:在“如鱼得水”这个典故里,刘备把自己比做“鱼”,把谁比作“水”( )
A.关羽 | B.诸葛亮 | C.张飞 | D.赵云 |
《三国演义》中哪两位人物青梅煮酒论英雄,他们各自的内心是怎样?
简答题(10分)下面这些个性化的语言分别出自名著中哪些人物之口?(5分)
①生子当如孙仲谋,若刘景升儿子,豚犬耳!
②这大清的天下是我们大家的。
③大英帝国的烟,日本的“白面儿”,两个强国侍侯着我一个人,这点福气还小吗?
④这真是一代不如一代!
⑤改良,改良,真是越改越凉,冰凉。
①________ ②________ ③________ ④________⑤________阅读下面的《三国演义》选段,按原著故事情节回答问题。
云长急回马,双手举刀猛喝曰:“我且饶你性命!快换马来厮杀!”
“你”是谁?请简述“我且饶你性命”这一英雄惺惺相惜情节的来龙去脉。
答:
阅读材料,完成下面题目用斜线给下面画线的文言文断句。(限6处)
子厚之贬其忧悲憔悴之叹发于诗者特为酸楚悯已伤志固君子所不免然亦何至是卒以愤死。未为达理也。惟渊明则不然,当忧则忧,遇喜则喜,忽然忧乐两忘,则随所遇而皆适,未尝有择于其音。所谓超世遗物者,要当如是而后可也。观二人之诗,以意逆志,人岂难见?以是论贤不肖之实,亦何可欺也!文中的子厚是谁?请写出他的一篇作品。
作者说“观二人之诗”可以“论贤不肖之实”,根据文意,说说二人之“贤”“不肖”的具体表现。
阅读下面的《论语》回答问题。(6分)
“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匿怨而友其人,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论语﹒公冶长》)
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论语﹒宪问》)“以德报怨”的含义是;“以直报怨”的含义是。
面对他人带来的“怨”,有人“匿怨”,有人主张“以德报怨”,而孔子不同意这两种做法,主张“以直报怨”,为什么?请结合选文简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