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历史学科的研究学习中经常出现的错误是,使用单一或不充分的论据得出普遍性的结论。下列选项中没有这类错误的是
| A. | 《授时历》的颁行比现行公历早300年,所以中国古代科技水平领先世界 |
| B. | 《西游记》是明代的一部优秀小说,所以明代文学蓬勃发展 |
| C. | 唐代369位宰相中有83%来自北方,所以唐代宰相的来源存在地域差异 |
| D. | 南宋扬州的城市人口占扬州总人口的81.83%,所以南宋的城市化水平很高 |
华盛顿体系是凡尔赛体系的继续。这二者的相同之处是( )
①都是战胜国对战败国严厉制裁的体现
②都是帝国主义国家重新瓜分世界的体系
③都涉及到了中国问题,侵犯了中国主权
④都体现了帝国主义战胜国利益再分配原则
|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 C.①③④ | D.①②③④ |
历史上欧洲版图的变化往往与大规模战争有关。与欧洲国家数量骤然增加有关的战争是( )
| A.拿破仑战争 | B.普法战争 |
| C.第一次世界大战 | D.第二次世界大战 |
1914年秋,当欧洲卷入战争之际,英国外交大臣格雷说:“灯光正在整个欧洲熄灭。”由此推断,格雷认为战争将导致()
| A.欧洲电力系统瘫痪 | B.欧洲中心地位丧失 |
| C.社会主义制度建立 | D.资本主义制度崩溃 |
某同学在研究一战爆发的有关史实时找到了以下因素。下列各项按一定的逻辑联系排列起来,正确的是()
①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规律
②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
③帝国主义国家争夺霸权和殖民地
④帝国主义国家之间力量对比的变化
⑤帝国主义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
⑥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
| A.①→②→③→④→⑤→⑥ | B.②→④→①→③→⑤→⑥ |
| C.④→①→②→⑤→③→⑥ | D.①→④→③→②→⑤→⑥ |
《中国近代民族经济发展史》一书记载:“1912年日本输华商品总值只有9 000多万两白银,1919年增至2.4亿两;美国从1913年的3 500多万两,增至1919年的1.1亿两。日本由原来在列强对中国的经济中占第六位上升到与首位的英国势均力敌;美国在华的地位也举足轻重。”以下对这段材料反映的情况理解不正确的是()
| A.美、日有效地遏制了英、法的对华侵略 |
| B.日本、美国乘一战之机扩大了对华侵略 |
| C.欧洲列强对华输出资本和商品有所减少 |
| D.列强在华的侵略实力对比发生了重大变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