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表1,据此不能得出的认识是
表1 中国古代行政区划简表
时期 |
秦汉 |
魏晋南北朝 |
隋唐 |
宋金 |
元 |
明 |
清 |
高层政区 |
州 |
路 |
行省 |
布政使司 |
省 |
||
统县政区 |
郡 |
郡 |
州 |
州 |
路、府、州 |
府、直隶州/州 |
府、直隶州 |
县级政区 |
县 |
县 |
县 |
县 |
县 |
县 |
州、县 |
A. |
县是中国历史上最稳定的一级政区 |
B. |
州的地位呈现出由高到低的演进趋势 |
C. |
政区层级的调整促进了地方自主性 |
D. |
二级制和三级制是古代政区层级的主体 |
下列是对20世纪五十年代新中国经济成分变化情况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年份/比重 |
国营经济 |
合作社经济 |
公私合营经济 |
资本主义经济 |
个体经济 |
1952年 |
19.1% |
1.5% |
0.7% |
6.9% |
71.8% |
1956年 |
32.2% |
53.49% |
7.3% |
0 |
7.1% |
A.1952年分散的私有制经济占据主导地位
B.合作社经济不是公有制的经济
C.到1956年,建立了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
D.对资本主义经济进行彻底改造
有学者这样描述中国近代经济的基本格局:“第一世界已是马达隆隆、汽笛长鸣,是工业文明曙光初现;而第三世界则依然是‘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是传统的畜牧业经济;第二世界则是农民面朝黄土背朝天,男耕女织,耕织结合的传统农业经济。”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①近代工业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②民族工业占绝对优势
③经济发展存在明显区域差别④形成均衡发展的经济格局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③ | D.③④ |
下表反映了国民政府统治时期的经济状况,对表中信息评析正确的是
国家资本经营的工矿产品占国统区工业品的比重(1947年)
产品名称 |
占国统区% |
产品名称 |
占国统区% |
钢铁 |
98 |
硫酸 |
80 |
电 |
78 |
纺锭 |
60 |
煤 |
80 |
机制糖 |
90 |
出口植物油 |
70 |
机制纸 |
50 |
――资料来源陈真编:《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第3辑,第1446页
A.国家资本的膨胀使国民经济得到高速发展
B. 国家资本的垄断地位阻滞了民营工业发展
C. 国家资本完全通过市场竞争获得垄断地位
D.国家资本的扩充缓解了国民政府统治危机
在1912—1922年的十年间,荣氏兄弟新办的面粉厂和纱厂达到14家之多。荣氏企业迅速发展的主要原因包括:
①币制改革和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开展
②群众提倡国货、抵制日货等运动的推动
③欧洲列强忙于一战,暂时放松对华经济侵略
④辛亥革命和民国建立,为民族工业发展扫除了一些障碍
A.①③④ | B.①②③ | C.②③④ | D.①②④ |
《国语·晋语》记载:“公食贡,大夫食邑,士食田,庶人食力,工商食官。”这说明
A.私营手工业得到迅速发展 |
B.家庭手工业是主要经营形式 |
C.手工业开始成为独立的生产部门 |
D.西周时期工商业由官府经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