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2年,维新思想家宋恕提出"欲更官制、设议院、改试令,必自易西服始"。康有为在奏议中也不止一次提及"易服"。维新派如此重视易服的主要原因是
| A. | 改制中易服更易推行 | B. | 意在营造改制的社会氛围 |
| C. | 中国需改变对外形象 | D. | 长袍马褂代表了守旧势力 |
清政府曾经规定:“一户所领之织机不得逾百张,以抑兼并,过则有罚。”反映的实质是
| A.明朝中后期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 B.清朝前期大机户兼并小机户 |
| C.清政府限制手工工场的规模 | D.封建专制制度阻碍资本主义萌芽成长 |
斯塔夫里阿诺斯的《全球通史》在“宋朝的黄金时代”的标题下写道:“除了文化上的成就外,宋朝时期值得注意的是发生了一场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 对整个欧亚大陆有重大意义。”下列属于这场“商业革命” 史实的是
| A.流通铜贝 | B.“市”突破空间和时间上的限制 |
| C.大量的商业市镇兴起 | D.生产领域出现工场手工业 |
传统文化是现代流行文化的重要灵感源泉。《青花瓷》这 首歌在同学们中间广为传唱,“素坯勾勒出青花笔锋浓转淡”,“色白花青的锦鲤跃然于碗底”,传神地表达了青花瓷的特点。下列关于青花瓷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青花瓷的出现要早于青瓷、白瓷 |
| B.青花瓷的烧制成功,使瓷器与书画的结合更为紧密 |
| C.青花瓷是一种彩瓷,景德镇是其重要产地 |
| D.元代以后,包括青花瓷在内的瓷器大量销往海外 |
英国的黑奴贸易通常以“三角贸 易”的形式进行。右面关于“三角 贸易”的示意图中,①处的“商品” 应为
| A.黑奴 | B.工业产品 |
| C.茶叶、丝 | D.财富、原料 |
美国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指出:“1500年至1763年的这些岁月是全球开始统一的时期,是从1500年以前时 代的地区孤立主义到19世纪欧洲的世界霸权的过渡时 期。”不能佐证这一观点的是
| A.新航路的开辟 | B.欧洲国家的对外扩张 |
| C.工业革命密切了国际交流 | D.英国确立了殖民霸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