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6年,有报纸评论说:"自从蒋介石抬出三民主义,大出风头以后,许多人都觉得主义是值钱的,于是乎孙传芳标榜三爱(爱国、爱民、爱敌),东三省有人主张三权(民权、国权、人权)。听说四川有些军人到处请教人替他们想个主义玩玩。"这种现象反映了当时
| A. | 政治宣传促使各界思想趋同 |
| B. | 标榜主义成为军阀自保的主要手段 |
| C. | 民主思想已经成为社会潮流 |
| D. | 各地军阀对三民主义理解存在差异 |
据古籍记载:龙骨叶板用作链条,卧于矩形长槽中,车身斜置河边或池塘边。下链轮和车身一部分没入水中。驱动链轮,叶板就沿槽刮水上升,到长槽上端将水送出。如此连续循环,把水输送到需要之处,可连续取水……可灌溉,亦可排涝。此记载所涉农具出现于()
| A.西汉 | B.东汉 | C.唐朝 | D.曹魏 |
汉高祖“令贾人不得衣丝乘车,重租税以困辱之”;到汉文帝时,“法律贱商人,商人已富贵矣”,百姓“皆背本趋末”。这说明()
| A.汉朝政府抑商的法律就是一纸空文 |
| B.汉文帝放弃了重农抑商的错误政策 |
| C.抑商政策并不能完全遏制商业发展 |
| D.封建统治者并不真正实行抑商政策 |
东汉南阳太守杜诗“造作水排,铸为农器,用力少,见功多,百姓便之”。“水排”主要应用于()
| A.灌溉 | B.制瓷 | C.冶铁 | D.耕种 |
西汉初年,“豪强大家, 得管山海之利,采铁石鼓铸,煮海为盐, 一家聚众, 或至千余人” 。针对这种现象,西汉政府采取的措施是()
| A.重农抑商 | B.官营专卖 | C.轻徭薄赋 | D.劝课农桑 |
记述先秦社会制度礼仪的《礼记》有如下记载:“用器不中度,不粥(同“鬻”,卖)于市;兵车不中度,不粥于市;布帛粗精不中数,幅广狭不中量,不粥于市;奸色乱正色,不粥于市。”材料表明先秦时期( )
| A.政府严密控制工商业 | B.市场交易多为以物易物 |
| C.手工业生产流程详实 | D.物器用具制售讲求规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