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史稿》记载:"亲政之时,春秋方富,抱大有为之志,欲张挞伐,以湔(洗)国耻。已而师徒挠败,割地输平,遂引新进小臣,锐志更张,为发奋自强之计。"此处评价的这位皇帝是
A. | 康熙帝 | B. | 乾隆帝 |
C. | 光绪帝 | D. | 宣统帝 |
中共十八大报告将“生态文明”提升到更高的战略层面,并首次提出“美丽中国”的新概念。下列史料不能体现该思想的是
A.天人一理,天地万物一体 |
B.春耕、夏耘、秋收、冬藏,四者不失时,故五谷不绝,而百姓有余食也 |
C.戮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孥 |
D.深耕细锄,厚加粪壤,勉致人功,以锄地力 |
“东周时期,王朝软弱无力,封建主相互混战不绝,表面上是个多事的时期。不过,这也是一个社会经济发生根本变革,从而决定而且永久地决定中国发展进程的时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王朝软弱无力”指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 |
B.“经济变革”指土地私有制逐步取代井田制 |
C.“多事”指“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 |
D.“封建主”指新兴地主阶级 |
2012年12月美国国家情报委员会在发布的名为“全球趋势2030:可能的世界”的预测报告中指出,到2030年,没有一个国家能够“完全称霸”,“到2030年,没有一个国家无论是美国、中国或任何其他大国将是霸权国家。”材料表明
A.霸权主义遭到各国政府和人民的强烈反对 | B.经济政治多级化趋势深入发展 |
C.各国努力建设平等的国际新秩序 | D.各国力量均衡 |
2012年9月,日本首相野田佳彦不顾中国人民强烈反对正式宣布钓鱼岛“国有化”,野田政府的“购岛”行为印发中国从官方到民间的强烈反对,中国各地纷纷举行反日游行和抵制日货行动。此举大挫日本经济,使一些日本人士反思日本政府的做法,主张日中两国应借鉴法德模式处理两国关系。“法德模式”是指
A.发展综合国力,科技强军 | B.共同参加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
C.制定统一的货币(欧元) | D.两国和解,开始欧洲一体化的探索 |
日内瓦会议前,周恩来总理专门对莫斯科进行了访问,目的是商议和协调中苏双方对日内瓦会议的方针政策。访问中赫鲁晓夫对周恩来说:“中国、朝鲜、越南能一道出席国际会议,这本身就是一件不同寻常的事,就是一种胜利。”对材料中“胜利”的正确理解是
A.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承认协定有效 |
B.中国在日内瓦会议上发挥了重要作用 |
C.通过了有利于第三世界的《日内瓦协定》 |
D.中国等国家在国际会议上有机会阐明对各项问题的原则和立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