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图表示某物种迁入新环境后,种群数量增长速率(平均值)随时间(单位:年)的变化关系。经调查在第5年时该种群的种群数量为200只。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由图可知,该物种迁入新环境后,其种群数量一直呈“J”型增长 |
B.理论上该种群在此环境中的环境容纳量约为400只 |
C.导致第5年到第9年这段时间内种群数量增长速率下降、种群数量减少的原因主要包括天敌、生活空间和资源等 |
D.如果该种群为东方田鼠,则将其数量控制在200只左右可有效防治鼠患 |
DNA分子经过诱变,某位点上的一个正常碱基(设为P)变成了尿嘧啶,该DNA连续复制两次,得到的4个子代DNA分子相应位点上的碱基对分别为U-A、A-T、G-C、C-G,推测“P”可能是
A.胸腺嘧啶 B.腺嘌呤 C.鸟嘌呤 D.胞嘧啶
下图中表示转录过程的是()
![]() |
下图为真核细胞中多聚核糖体合成蛋白质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该过程的模板是DNA,原料是20种游离的氨基酸 |
B.4条多肽链是同时开始合成的 |
C.一个核糖体能够合成一条肽链 |
D.合成①的场所在真核细胞的细胞核,⑥的形成与核仁有关 |
已知一个蛋白质分子由2条多肽链组成,共含有198个肽键,翻译形成该蛋白质分子的mRNA中有A和G共200个,则转录形成信使RNA的基因中,最少应含有C和T的个数是( )
A.200 | B.400 | C.600 | D.800 |
在右图碱基序列中,从1处开始阅读并在2处插入一个碱基A,若分别按照非重叠式阅读和重叠式阅读,则不会影响的氨基酸数目分别是( )
A.1个、2个 | B.1个、3个 | C.2个、3个 | D.2个、4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