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年代,有人用实验手段破坏蛙卵的细胞核,再把蛙小肠上皮细胞的细胞核植入这个卵细胞中,结果这个细胞经过一系列变化最后形成一只蝌蚪。这一系列变化指的是( )
A.细胞分裂、细胞分化和细胞生长 |
B.细胞分裂和细胞生长 |
C.细胞内遗传信息的执行情况的不同和细胞生长 |
D.细胞分化和细胞生长 |
某小组进行观察洋葱根尖分生组织细胞有丝分裂的实验,下列关于该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盐酸和酒精混合液主要起固定作用 |
B.碱性染料吡罗红(派洛宁)可用于染色体染色 |
C.观察到分裂末期细胞内细胞板向四周扩展形成新的细胞壁 |
D.细胞内染色体的存在状态可作为判断有丝分裂各时期的依据 |
下列关于细胞癌变的叙述,错误的是()
A.癌细胞在适宜条件时可无限增殖 |
B.癌变前后,细胞的形态和结构有明显差别 |
C.病毒癌基因可整合到宿主基因组诱发癌变 |
D.原癌基因的主要功能是阻止细胞发生异常增殖 |
达尔文在加拉帕戈斯群岛上发现几种地雀分别分布于不同的小岛上,用现代进化理论解释正确的是()
A.南美同一种雀种→地理隔离→自然选择→生殖隔离→不同种地雀 |
B.南美不同雀种→地理隔离→自然选择→不同种地雀 |
C.南美同一种雀种→自然选择→地理隔离→生殖隔离→不同物种地雀 |
D.南美同一种雀种→地理隔离→生殖隔离→不同种地雀 |
下图7—4表示4种不同森林环境的树于样品,在一个大城市附近的森林环境中释放了1000只白色的和1000只黑色的飞蛾。三周后重新捕捉到778只白飞蛾和135只黑飞蛾。该城市附近的树干很可能类似于()
右图为某一群体基因频率变化图(横坐标表示基因型,纵坐标表示频率),则与这一现象相符的事实是()
A.克格伦岛上残翅昆虫和强翅昆虫的形成 |
B.人类新生儿体重过重或过轻死亡率较高 |
C.育种学家选育某抗病品种 |
D.工业(尺蛾)黑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