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校研究性学习小组到野外考察。图13为考察区域地形图,虚线所示为考察线路。读图回答下列各题。下列描述可能与实地情况相符的是( )
A.①地附近的河流从西南流向东北 |
B.②地坡度最陡 |
C.③地分布有茶园 |
D.④地是观赏瀑布的最佳位置 |
该地考察线路的高差可能是( )
A.450米 | B.500米 | C.550米 | D.600米 |
一位游客由辽宁大连出发向西去新疆旅游,沿途依次看到森林、草原、荒漠等自然景观,据此回答16—18题:该游客沿途依次看到的景观可能有
A.“塞外江南”→“千沟万壑的黄土高原”→“层层梯田层层绿” |
B.“碧海蓝天”→“风吹草低见牛羊” →“黄沙滚滚” |
C.“林海雪原”→“滚滚麦浪”→“椰风海韵” |
D.“三江并流”→“八百里洞庭烟波浩渺” →“东方不夜城” |
该游客看到的景观自东向西变化,体现了
A.自然带的周期性更替规律 |
B.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
C.随海拔升高而变化的垂直分异规律 |
D.由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
该游客看到的自然景观依次变化,主要是
A.人工改造自然的结果 |
B.水分差异形成的结果 |
C.自然灾害影响的结果 |
D.热量差异造成的结果 |
下列自然景观中能够反映非地带性的是
A.加拿大的亚寒带针叶林 |
B.亚马孙流域的热带雨林 |
C.广东的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
D.塔里木盆地中的绿洲 |
“一山不容二虎”反映了地理环境所具备的
A.平衡功能 | B.消费功能 | C.分解功能 | D.生产功能 |
广东鼎湖山自然保护区热量充足,降水丰沛,植被茂密,这体现了地理环境的
A.差异性 | B.单一性 | C.整体性 | D.均衡性 |
关于聚落与自然条件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平原最适宜聚落发展,凡是平原地区均是聚落密集区
②山区的聚落大多蜿蜒分布于山前,或沿河流两岸发展
③高原地区的聚落大多分布在深切河谷两岸狭窄的河漫滩平原上
④古代乡村聚落多分布于河流两岸,主要是因为河流两岸雨热同期,气候优越
A.①② | B.②③ | C.①④ | D.③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