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科学家对某省大型湖泊内的A、B两个岛屿上的生物进行了研究,A、B岛屿的最高气温出现在夏季,最低气温出现在冬季。请回答相关问题:
(1)A岛屿上的香樟组成了          ,它们与B岛屿上的香樟存在          隔离。若要调查A岛屿上某种蚜虫的种群密度,采用的方法是            
(2)科学家用捕鼠笼对B岛屿上的社鼠进行了标志重捕。进一步研究社鼠的性状发现,黑毛社鼠占90%,其中纯合子和杂合子所占比例为3:5,灰毛社鼠占10%,则黑毛基因频率为         (保持小数点后2位数)。
⑶在不同季节以社鼠进行标志重捕统计,所捕种群数量并记录性别比例,研究结果如图所示。

曲线表示种群数量,柱状表示某月性别比例。
推测:冬季不对社鼠进行重捕的主要原因是               。根据图中数据可以判断,从春季到夏季雄性个体的存活率要       (填大于、等于或小于)雌性。假设从夏季到秋没有新个体出生,则雄性死亡的个体数比雌性死亡的个体数要             (填“多或少”)。

科目 生物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群落的主要类型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I.为研究人的活化辅助T细胞对B细胞产生抗体的影响,研究人员将来自于同一豚鼠的B细胞等分为三组.每组培养液中加入的细胞种类如下表所示(“+”表示加入该细胞,“一”表示未加入该细胞)。

将三组细胞在相同条件下培养,在第2、4、6、8、12、14天分别检测A、B、C组上清液中的抗体含量。实验结果为:C组没有检测到抗体,A、B组的结果如图所示。

(1)实验的对照组为组。实验结果显示,B组可从第天起检测到抗体。
(2)A组与B、C组结果相比较,说明不能刺激B细胞活化。
(3)B组与C组结果相比较,说明活化辅助T细胞能
Ⅱ.为探究下丘脑对抗体产生的影响,科研人员利用豚鼠进行了实验,按下表作①~③处理:①向豚鼠皮下注入等量的SRBC(山羊红细胞);②7天后,分别取脾脏组织制成细胞悬液;③将适量脾细胞悬液与SRBC混合培养一段时间后,检测SRBC破裂情况(注:特异性抗体与红细胞表面的抗原结合后,红细胞会破裂,释放出血红蛋白)。

(1)从实验中可看出,脾细胞悬液会引起SRBC破裂.说明悬液中含有物质,产生该物质的细胞称为
(2)为使实验更科学严密该实验还应增设一组:做穿刺手术却不损毁下丘脑。你认为这样做的理由是

科研人员研究了土壤含水量对番茄品种甲和乙光合作用的影响。请回答问题:

⑴据图1分析,比较甲、乙两种番茄,土壤含水量对它们的光合作用速率影响______。土壤含水量______(填“大于”或“小于”)70%时,土壤含水量不成为限制番茄光合作用的因素。
⑵为进一步研究光合作用速率下降的原因,研究人员测定了不同土壤含水量条件下番茄叶片的气孔导度(气孔开放程度)和胞间CO2浓度。结果如图2。
①综合图1和图2分析,土壤含水量低于70%时,______的变化与番茄光合速率的变化趋势相似。
②随着土壤含水量降低,气孔导度降低,胞间CO2并未因光合作用消耗而降低,反而逐渐升高,对此有两种不同观点:观点一认为光合产物的______变慢,导致细胞内光合产物积累,阻碍了CO2吸收利用;观点二认为水分亏缺导致叶绿体片层结构破坏,从而直接影响______反应,而且不能恢复。
⑶为验证上述观点,将培养在______条件下的番茄幼苗分为两组,实验组番茄幼苗进行______处理,对照组保持原有状态。若实验组番茄幼苗光合速率______,则观点二成立。

红豆杉是濒危植物,其树皮产生的紫杉醇对癌症有一定的疗效。如图是红豆杉植株组织培养和细胞培养的流程图。
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②为愈伤组织,通过B过程可最终产生新的植株,通过C过程可产生大量细胞,则图中A、B、C分别表示的过程为。其中B过程的实质是
(2)对⑤的培养一般要采用培养基,且要不断通入无菌空气并进行搅拌,其目的是


(3)对⑤的培养可获得代谢产物——紫杉醇,但培养后期紫杉醇产量下降,其原因包括等。
(4)若①是红豆杉(基因型为DdTt)的花药,可选用(填编号)制成人工种子,该“种子”萌发的幼苗用处理,可快速获得纯种植株,该植株的基因型为

絮凝性细菌分泌的具有絮凝活性的高分子化合物,能与石油污水中的悬浮颗粒和有机物等形成絮状沉淀,起到净化污水的作用。为进一步提高对石油污水的净化效果,将絮凝性细菌和石油降解菌融合,构建目的菌株。其流程图如下。

据图回答:
(1)溶菌酶的作用是
(2)PEG的作用是
(3)经处理后,在再生培养基上,未融合的A、B难以生长。图中AB融合菌能生长和繁殖的原因是
(4)目的菌株的筛选:筛选既能分泌具有絮凝活性的化合物,又能在含有的培养基上生长的AB融合菌,选择效果最好的作为目的菌株。
(5)为探究目的菌株不同发酵时间发酵液的絮凝效果,将目的菌株进行发酵培养,定时取发酵液,加入石油污水中;同时设置为对照组。经搅拌、静置各3分钟后,分别测定上层水样的石油浓度和COD值(COD值越高表示有机物污染程度越高),计算石油去除率和COD去除率,结果如下图。

(6)目的菌的种群增长曲线呈型。在40~44小时,发酵液对石油污水的净化效果最好,其原因是

某研究组对籼稻开展了组织培养及相关研究,请回答下列问题:
(1)2,4D常用于籼稻愈伤组织的诱导,对形态的发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为促进愈伤组织再分化,在配制分化培养基时需(填“升高”、“保持”或“降低”)2,4D的浓度。
(2)当籼稻愈伤组织在只含有细胞分裂素的培养基上培养时,出现具有分生能力的绿色芽点,但不能继续出芽,通常在培养基中添加,以促进幼苗形成。
(3)研究中用显微镜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填下列序号)。
①绿色芽点细胞排列松散
②刚融合的籼稻和稗草杂交细胞发生质壁分离
③胚状体细胞中有叶绿体
④分化的愈伤组织内各细胞的形态大小一致
(4)经组织培养筛选获得的籼稻叶绿素突变体,其叶绿素a与叶绿素b的比值显著大于对照,叶绿素总量不变。某同学用(填序号:①绿色;②红色色;③蓝紫色色;④黄色)光照射突变体和对照叶片,检测到两者光合放氧速率差异不大。若取等量色素提取液进行层析,会发现突变体第条色素带(自上而下)窄于对照组。
(5)胚乳(3n)由一个精子与两个极核受精发育而成。若用籼稻种子的胚乳诱导愈伤组织,培育三倍体,需适时剔除胚,以免胚的存在影响愈伤组织细胞的,还可避免再生苗中混有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