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是将目的基因导入动物细胞,培育转基因动物的常用操作程序。根据图示过程和所学知识,将下面操作程序补充完整。
(1)构建基因表达载体:在构建基因表达载体时常要用到工具酶。常用的DNA连接酶有__________和___________,后者也可以用于平末端的连接。如果目的基因要在乳腺细胞中表达,基因表达载体构建时要将目的基因与__________、标记基因和终止子等组件重组在一起,载体一般要有一至多个限制酶切割位点便于 _________。
(2)获得足够数量的受精卵:为了获得足够数量的受精卵,先利用___________刺激供体雌性鼠超数排卵,然后从______________冲取______________,再完成体外受精。
(3)将目的基因导入细胞:确定目的基因是否整合到染色体上,一般需用______________做探针,与转基因小鼠细胞中提取的______________进行DNA分子杂交。
(4)早期胚胎培养:早期胚胎培养的培养液成分一般比较复杂,除一些无机盐和有机盐外,还需要添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氨基酸、核苷酸等营养成分,以及动物血清等物质。当胚胎培养到适宜的阶段时,可进行胚胎移植。
(5)胚胎移植:在胚胎移植前要对接受胚胎的受体进行_____________处理。移植后,还要对受体雌鼠进行_____________检查。
(6)胚胎干细胞形态上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性,它在添加______________的培养液中可以维持不分化的状态。
果蝇是雌雄异体的二倍体动物,体细胞中有8条染色体,是常用的遗传研究材料。一对果蝇每代可以繁殖出许多后代。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有一个自然繁殖、表现型正常的果蝇种群,性别比例偏离较大。研究发现该种群的基因库中存在隐性致死突变基因(胚胎致死)。从该种群中选取一对雌雄果蝇相互交配,F1中有202个雌性个体和98个雄性个体。
①导致上述结果的致死基因位于________染色体上。
②从该种群中任选取一只雌果蝇,鉴别它是纯合子还是杂合子的方法是:将该雌果蝇与种群中的雄果蝇杂交,如果杂交后代___________,则该雌果蝇为杂合子;如果杂交后代__________,则该雌果蝇为纯合子。
(2)研究发现野生果蝇正常翅(h)可以突变为毛翅(H),体内还有一对基因R、r本身不控制具体性状,但rr基因组合时会抑制H基因的表达。如果两对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则一个种群中纯合正常翅果蝇的基因型有________种。如果这两对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基因型为RrHh的雌雄果蝇个体交配,产生的子代中,正常翅中杂合子所占的比例_________。
(3)如果另有一对基因D(红眼)、d(白眼)与第(2)小题中的基因R、r均位于X染色体上,只有当R基因存在时,果蝇才表现为毛翅(H)。现有三对基因均杂合的果蝇与毛翅红眼的雄果蝇杂交。F1的雄果蝇中,毛翅白眼所占比例为3/8。让F1中的毛翅果蝇随机交配,则F2中毛翅果蝇所占的比例为__________。
根椐细胞生命历程的有关知识回答以下问题。
(1)细胞不能无限长大,是因为随着细胞体积增加,其__________就越小,物质运输的效率就不能满足细胞代谢的需要。
(2)真核生物的细胞分裂从间期进入分裂期,除了核膜、核仁消失外,在显微镜下还可以观察到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3)细胞分裂的间期,DNA在__________的作用下,双链解开成为两条单链,并以每一条单链为模板,采用___________复制方式合成子代DNA分子。
(4)在成熟的生物体中,细胞的自然更新,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的清除,都是通过__________完成的。
(5)环境中的致癌因子会损伤细胞中的DNA分子,使____________________发生突变,导致正常细胞的生长和分裂失控而变成癌细胞。
在适宜的光照下,利用人工气候室分别设置两种CO2浓度和两种施氮量的实验处理,实验材料分为四组,每一组种植10盆。在小麦抽穗期选择晴天,用光合作用测定仪于上午8:30-11:30连续7天进行净光合速率的测定,结果如下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CO2浓度直接影响光合作用的__________阶段,该阶段___________(填“可以”或“不可以”)在没有光条件下进行。
(2)由上图可知施氮肥对植物的光合作用有_________作用,原因是:___________。如果某同学要测定施氮后叶片叶绿素含量,可取叶片5克放入研钵加二氧化硅和碳酸钙研磨,同时加入一定量的___________以提取色素,后再用___________法分离出叶绿素进行测定。
(3)在实验2的研究过程中测定光合速率每天选定8:30-11:30这一时间段是为了控制光照强度、温度等_____________变量。
(4)在施加200mg·kg-l氮素肥料的情况下,E[CO2]条件下积累有机物的量是A[CO2] 条件下的____倍(保持小数点后1位)。
猪饲料中的磷元素有相当一部分存在于植酸中,猪由于缺乏有关酶,造成磷源浪费,而且植酸随粪便排出后易造成环境有机磷污染。下图为对植酸酶进行不同处理时其活性与温度的关系。
(1)生产中从土壤中筛选出产酶菌株,土壤悬液首先经80℃处理15分钟,其目的是筛选______。
(2)在产酶菌株的筛选过程中,固体培养基中添加不溶于水的植酸钙,植酸钙被植酸酶分解后可以在培养基上产生透明圈,可根据透明圈的__________选择目的菌株。
(3)所得菌株还需要进一步测定植酸酶的活性,活性的测定可以用__________作为底物,活性可用_________表示。
(4)在生产中_________(填“未固定”或“固定化”)植酸酶更适于添加到猪饲料中,使用的最适温度为_____________℃。
下图是单克隆抗体制备流程阶段示意图。请根据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单克隆抗体技术是______________技术中最重要的用途。将特定的抗原注入小鼠体内,其目的是使小鼠产生__________细胞。
(2)单克隆抗体的化学本质是__________;合成与分泌单克隆抗体涉及到的细胞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骨髓瘤细胞与某些淋巴细胞混合在一起,细胞融合完成后,在培养基中有_____种两两融合的细胞,融合的原理是__________,融合的方法除了电激外,还可以用化学诱导剂__________或灭活的_______________。
(4)从图中可以看出,单克隆抗体制备经过了_____次筛选,第一次筛选得到的细胞是__________,该细胞的特点是既能在体外_____,又能分泌_____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