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下列有关名著情节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觉新是长房长孙,他采取“作揖主义”、“不抵抗主义”,逆来顺受,委曲求全。而二弟觉民和三弟觉慧就不同了,他们是新时代的新青年。(《家》)
B.拉斯蒂涅去伯爵夫人家拜访,因为没有马车被门房轻视,找不到客厅被下人耻笑。一开始与伯爵夫妇交谈甚欢,但提到高老头时,伯爵夫妇态度立即转变。(《高老头》)
C.卡西莫多劫持了爱斯梅拉达,但被弗比斯抓获。卡西莫多受刑时口渴难忍要水喝,但当爱斯梅拉达给他喂水时,这个畸形人居然朝水里吐唾沫。 (《巴黎圣母院》)
D.刘备以助刘璋协防汉中张鲁为名进兵西川,却损失了庞统。诸葛亮增援,入川途中,张飞义释严颜,不久,刘备得了马超攻入西川,占领成都。(《三国演义》)
科目 语文   题型 名著导读   难度 较易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材料一:颜渊喟然叹曰:“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尔。虽欲从之,末由也已。”
材料二:子路问成人。子曰:“若臧武仲之知,公绰之不欲,卞庄子之勇,冉求之艺,文之以礼乐,亦可以为成人矣。”曰:“今之成人者何必然!见利思义,见危授命,久要不忘平生之言,亦可以为成人矣。”
颜渊为何感叹“虽欲从之,末由也已”?请根据文段,简要概括。
从材料二看,孔子培养人才的最理想的目标是什么?请结合现实,加以评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论语》)
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论语》)
季康子问:“使民敬,忠以劝,如之何?”子曰:“临之以庄,则敬;孝慈,则忠;举善而教不能,则劝。(《论语》)
孟子曰:“仁则荣,不仁则辱;今恶辱而居不仁,是犹恶湿而居下也。如恶之,莫如贵德而尊士,贤者在位,能者在职;国家闲暇,及是时,明其政刑。虽大国,必畏之矣。今国家闲暇,及是时,般乐怠敖,是自求祸也。祸福无不自己求之也。诗云:‘永言配命,自求多福。’《太甲》曰:‘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此之谓也。” (《孟子》)
结合季康子两次问政材料,具体分析孔子的为政思想。
结合论语选文,就第四段文字,说说孟子对孔子思想的继承。

简答题
《三国演义》中曹操在赤壁之战失败与蒋干“两过江东”大有关系,请简要分析。
《家》中“鸣凤之死”使觉慧的思想情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1)曾子曰:“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论语·颜渊》)
(2)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论语·学而》)
(3)孔子曰:“丘死之后,商也日益,赐也日损。商也好与贤己者处,赐也好说不如己者。” (《说苑·杂言篇》)
根据上述文字,简述儒家主张的交友原则和目的。
孔子对“商”“赐”的断言及依据是什么?从中你得到怎样的启示?

简答题(10 分)
《三国演义》中曹操与刘备煮酒论英雄。曹操见面笑曰:“在家做得好大事!”刘备为何面如土色?又为何放下心来?
在哈姆雷特眼中,乔特鲁德是怎样的人?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