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探究影响光合作用强度的因素,某实验小组将一定浓度的小球藻浸入盛有适宜培养液的两支试管中,1号试管和2号试管的二氧化碳浓度分别设置为0.05%和0.03%,以白炽灯作为光源,移动台灯改变光源与试管的距离进行实验。根据实验结果绘制成图中曲线1、曲线2.请分析回答。
(1)测定净光合速率除了测定氧气释放量外,还可以测定_____________。
(2)据图可知,限制D点净光合速率的主要因素是_____________,限制EF段净光合速率的主要因素是_____________。F点的含义是_____________。
(3)该小组又做了探究小球藻最适生长温度的预实验,实验结果见下表:(二氧化碳浓度为0.05%)请根据实验结果,分析并设计探究实验思路:
温度(℃) |
10 |
20 |
30 |
40 |
50 |
光照下释放氧气的速率(mg·h-1) |
9.67 |
14.67 |
19.67 |
21.67 |
19.33 |
在实验过程中控制自变量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
该实验中还有应控制好的两个主要无关变量是_____________。
预实验中温度为_______℃时,光合速率最大。此时,叶绿体中ADP的移动方向是_____________。
烟草花叶病毒(TMV)和车前草病毒(HRV)均为能感染烟叶使之出现感染斑的RNA病毒,都可因苯酚的处理而发生RNA与蛋白质的分离,由于亲缘关系很近,两者能重组其RNA和蛋白质形成“杂种”病毒感染烟草如下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a为TMV的蛋白质感染,b为TMV的RNA感染,c为HRV的蛋白质感染,d为HRV的RNA感染,e为HRV的蛋白质与TMV的RNA杂交感染,f为TMV的蛋白质与HRV的RNA杂交感染)
(1)a与b,c与d结果不同,说明。
(2)b与d结果不同,说明。
(3)e中的杂交病毒感染后,在繁殖子代病毒的过程中,合成蛋白质的模板来自,合成蛋白质的原料氨基酸由提供。
(4)f中的杂交病毒感染后,繁殖出来的子代病毒将具有的RNA和的蛋白质。
下图是具有甲、乙两种遗传病的家族图谱,其中乙为伴性遗传。
(1)甲病的致病基因在染色体上,是性遗传。
(2)乙病的致病基因在染色体上,是性伴性遗传病。
(3)若Ⅲ8与Ⅲ10结婚,子女中同时患有甲、乙两病的几率是。
(4)Ⅲ7和Ⅲ9结婚,子女中同时患有甲、乙两病的几率是。
某科学家做“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时,分别用32P和35S作了标记,如下表:结果产生的100个子代噬菌体与亲代噬菌体的形状、大小完全一样。
噬菌体成分 |
细菌成分 |
|
DNA |
标记32P |
31P |
蛋白质 |
34S |
标记35S |
(1)子代噬菌体的DNA应含有表中的和元素,各占和。
(2)子代噬菌体的蛋白质分子中应有表中的元素。
某种植玉米的农场,其收获的玉米子粒即作为鸡的饲料,也可作为人的粮食,玉米的秸秆则加工成饲料喂牛,生产的牛和鸡供人食用,人、牛、鸡的粪便经过沼气池发酵产生的沼气作为能源,沼渣、沼液作为种植玉米的肥料。据此回答(不考虑空间因素):
(1)请绘制由鸡、牛、玉米和人组成的食物网:
(2)人与鸡的种间关系是 ,人与牛的种间关系是 。
(3)流经该农场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来自 所固定的 ,无机环境中的碳以 形式进入该人工群落。
(4)假设该农场将生产玉米的1/3作为饲料养鸡,2/3供人食用,生产出的鸡供人食用。现调整为2/3的玉米养鸡,1/3供人食用,生产出的鸡仍供人食用。理论上,该农场供养的人数将 (增多、不变、减少),理由是 。
下图1为碳循环示意图,图2为食物网。请据图回答:
(1)碳在生物群落内以 的形式进行流动。
(2)碳从无机环境进入生物群落的途径①是 作用; 无机环境中碳的来源有 (填数字序号)。
(3)“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主要体现了生态系统 的功能特点。
(4)若②中的种群及相互关系如图2,其中鹰和蛇的关系为 。若鹰体内有机物增加15克,假设鹰从各条食物链中获得的能量是均等的,至少需要消耗植物 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