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关于名著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孔子和他的弟子把实现“仁”、成就“仁”,当作最高的生存价值和目标。孔子认为,志士仁人没有因为贪求生命而损害仁的,却有牺牲生命以成就仁的。曾子认为,读书人应该担当起在天下实现仁得重任,坚毅地去实践,死而后已。(《论语》) |
| B.法院决定逮捕艾丝美拉达,流浪汉们赶来营救,却遭到镇压,死伤惨重。克洛德乘乱欺骗甘果瓦把艾丝美拉达交给他。克洛德逼迫他顺从自己,在遭到拒绝之后,克洛德把她交给卡西莫多看管。(《巴黎圣母院》) |
| C.马超在西凉太守韩遂的帮助下兴兵为父报仇,马超亲自带着一队士兵向曹军冲杀。曹操大败,为了掩饰身份,曹操弃袍割须而逃,幸亏曹洪及时赶来拦住马超,曹操才得以脱身。(《三国演义》) |
| D.堂吉诃德向一队过路商人挑战,强迫商人承认杜尔西内亚是天下无双的美女。商人不买账,两人打斗起来,商人的骡夫夺过长枪,折成几段,并把堂吉诃德揍得浑身是伤。(《堂吉诃德》) |
简述题。(二选一)
(1)《红楼梦》中“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说的是哪两人?请简述“两人互吐剖心语”的情节。
(2)请简述《巴黎圣母院》中“爱斯梅拉达解救甘果瓦”的情节。
简答题(任选一题)
(1)鲁肃曰:“……近闻皇叔与曹操会战,必知彼虚实:敢问操军约有几何?”玄德曰:“备兵微将寡,一闻操至即走,竟不知彼虚实。”鲁肃曰:“闻皇叔用诸葛孔明之谋,两场火烧得曹操魂亡胆落,何言不知耶?”
“两场火烧得曹操魂亡胆落”,具体指哪“两场火”,请简述相关情节。
(2)“他清清楚楚地想起当初他在过道里追上她,把那笔钱塞给她,然后从她身边跑掉的情景。‘啊,那笔钱!’他回想当时的情景,又是恐惧,又是嫌恶,就跟那时候他的心情一样。‘哎,多么卑鄙!’他也像当时一样骂出声来。”
“当时”发生了什么事,让聂赫留朵夫骂自己是卑鄙的,那笔钱又是怎么回事,后来“她”的境遇因此发生了什么改变?
选做()小题
简答题。(选做一题)阅读下面的《三国演义》选段,根据原著故事情节,回答问题。
张飞见其声音雄壮,面不改色,乃回嗔作喜,下阶喝退左右,亲解其缚,取衣衣之,扶在正中高坐,低头便拜曰“适来言语冒渎,幸勿见责。吾素知老将军乃豪杰之士也。”
“老将军”指得是谁?张飞为什么要低头便拜并说“言语冒渎”?请简述这件事。阅读下面的《红楼梦》选段,根据原著故事情节,回答问题。
“凡鸟偏从末世来,都知爱慕此生才。一从二令三人木,哭向金陵事更哀。”这是谁的判词?其中的“一从二令三人木,哭向金陵事更哀。”概括了她的什么命运?请简述。
简答题:
曹操说“今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请简述这个故事。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后面题。
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公曰:“善哉!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虽有粟,吾得而食诸?”(《论语.颜渊(12.11)》)
子路曰:“卫君待子而为政,子将奚先?”
子曰:“必也正名乎!”
子路曰:“有是哉,子之迂也!奚其正?”
子曰:“野哉,由也!君子于其所不知,盖阙如也。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论语·子路(13.3)》)有不少成语源于《论语》,写一个出自《论语·子路(13.3)》语段的成语。
《论语.颜渊(12.11)》中第一个“君”“臣”“父”“子”的词性都是______,而第二个“君”“臣”“父”“子”则为______。
孔子主张“正名”。著名哲学家冯友兰先生在《中国哲学简史》中解说道:“在社会关系中,每一个名字包含有一定的社会责任和义务,任何人有其名,就应当完成其责任和义务。这便是名字的意义。”请结合生活谈谈你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