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两会,“4%GDP”的教育预算经费怎么花?怎么管?依然是公众最关注的焦点之一。调查显示,80%的人最期待教育经费投入能够“促进教育公平”,41.8%的人希望教育经费投入在政策设计上坚持刚性与灵活性的统一,减少地区间差异。这主要说明
A.加大投入就能实现教育公平 | B.教育公平是亟待解决的民生问题 |
C.国家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 D.教育均衡问题只有通过政策倾斜才能实现 |
最近央视每周五晚间播出全新节目“中国汉字听写大会”,节目播出后,同时段收视率飙升4倍,微博话题登顶热门榜,点击突破18万,百度搜索高达42万。中央电视台推出“中国汉字听写大会”节目()
①有利于增强对民族文化上的认同感
②有利于继承和发扬民族一切传统文化
③有利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④是民族团结,祖国统一的文化基础
A.②④ | B.①② | C.③④ | D.①③ |
一个好人带出一群好人,一群好人引领一座城市的风尚。近年来,扬州涌现出一群 “扬州好人”,他们用道德的火炬照亮了人们的心灵。据此回答下题开展扬州好人评选活动有利于()
A.传承中华传统美德 |
B.弘扬以奉献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 |
C.彻底提高市民素质 |
D.扬州建设成为富饶美丽的城市 |
市民争做扬州好人,从遵守社会公德做起。遵守社会公德()
①是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重要条件
②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
③有利于促进社会稳定
④要求青少年讲文明礼貌
A.①②③④ | B.①②④ | C.②③④ | D.①③④ |
某市在对中学生关于文化认同的调查中获得有关信息(见下图)。该图信息告诉我们()
A.增强青少年的民族文化认同感已刻不容缓 |
B.对外来文化要加以辨别,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
C.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 |
D.外来文化不利于青少年成长,要坚决抵制 |
一位心理学家说过“一个人如果没有任何阻碍,不经受任何挫折,将永远保持其满足和平庸状态,将会变得愚蠢又糊涂。”对这段话理解正确的是()
A.人们可以采取措施避免各种挫折 |
B.挫折是人生的宝贵财富,能催人奋进 |
C.挫折是件好事,并且越多越好 |
D.人生难免有挫折,任何人都能战胜挫折 |
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同坦桑尼亚总统基奎特会谈时宣布,中国政府将再向西非国家抗击埃博拉疫情提供第4轮援助。包括总价值为5亿元人民币的急需物资和现汇援助,派出更多中国防疫专家和医护人员,并为利比里亚援建一个治疗中心。这段新闻体现了()
①科技迅猛发展,经济全球化步伐加快
②作为新崛起的大国,中国会承担国际责任
③只有加强国家之间的合作,才能推动人类文明不断进步和发展
④许多全球性的问题,需要在各个领域加强交流和合作
A.①③④ | B.①②③ | C.②③④ | D.①②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