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对一些实验事实的理论解释正确的是
选项 |
实验事实 |
理论解释 |
A |
氮原子的第一电离能大于氧原子 |
氮原子2p能级半充满 |
B |
CO2为直线形分子 |
CO2分子中C—O是极性键 |
C |
金刚石的熔点低于石墨 |
金刚石是分子晶体,石墨是原子晶体 |
D |
HF的沸点高于HCl |
HF的相对分子质量小于HCl |
某同学用托盘天平称量镁粉25.2 g(1 g以下用游码),他把镁粉放在左盘,当天平平衡时,所称取的镁粉的实际质量是B
A.25.2 g | B.24.8 g | C.24.2 g | D.25.8 g |
对危险化学品要在包装标签上印上警示性标志。下列的化学药品名称与标志名称对应正确的是:
A.酒精——剧毒品 | B.烧碱——剧毒品 |
C.白磷——放射性物品 | D.浓硫酸——腐蚀品 |
在200 mL含Mg2+、Al3+、NH4+、H+、Cl-等离子的溶液中,逐滴加入5mol•L-1的氢氧化钠溶液,所加氢氧化钠溶液的体积(mL)与产生沉淀的物质的量(mol)关系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原溶液中n(Mg2+)∶n(Al3+)=5∶2 |
B.原溶液的pH=2 |
C.x与y的差值为0.01 mol |
D.原溶液中c(Cl-)="0.75" mol·L-1 |
等体积、等物质的量浓度的硫酸、氢氧化钠溶液分别放在甲、乙两烧杯中,各加等质量的铝,生成氢气的体积比为5:6,则甲、乙两烧杯中的反应情况可能分别是( )
A.甲、乙中都是铝过量 |
B.甲中铝过量,乙中碱过量 |
C.甲中酸过量,乙中铝过量 |
D.甲中酸过量,乙中碱过量 |
某溶液仅含Fe2+、Na+、Al3+、Ba2+、SO42-、NO3-、Cl-中的4种离子,所含离子的物质的量均为1mol。若向该溶液中加入过量的稀硫酸,有气泡产生,且溶液中阴离子种类不变(不考虑水的电离和离子的水解)。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若向该溶液中加入足量的NaOH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洗涤、灼烧,最终所得固体的质量为72g |
B.若向该溶液中加入过量的稀硫酸,产生的气体遇空气能变成红棕色 |
C.若向该溶液中加入过量的稀硫酸和KSCN溶液,溶液显血红色 |
D.该溶液中所含的离子是:Fe2+、Na+、SO42-、NO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