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可以通过控制酶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请回答下列关于基因控制性状的两个问题:
(一)以酒待客是我国的传统习谷,有些人喝了一点酒就脸红,我们称为“红脸人”,有人喝了很多酒,脸色却没有多少改变,我们称为“白脸人”。乙醇进行人体后的代谢途径如下,回答:
(1)“红脸人”体内只有乙醇脱氢酶,饮酒后血液中________含量相对较高,毛细血管扩张而引起脸红。
(2)“白脸人”两种酶都没有,其基因型是________;
(3)若A对a、B对b基因完全显性,“红脸人”的基因型有________种。若“红脸人”各种基因型出现的比例相等,“白脸人”各种基因型出现的比例也相等,则“红脸人”与“白脸人”婚配产生的后代中不产乙醇脱氢酶,产乙醛脱氢酶的个体的比例是________。
(4)由上述材料推知,酒量大小与性别无关?你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兔子皮下脂肪的颜色受一对等位基因(A和a)的控制。研究人员选择纯种亲本进行了如下两组杂交实验,请分析回答:
(5)控制兔子皮下脂肪颜色的基因位于________染色体上,________是显性性状。F2性状表现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
(6)兔子体内某一基因控制合成的蛋白质可以催化黄色素分解,说明这一基因是通过控制________来控制生物性状的。
【生物选修1:生物技术实践】
研究人员成功地从土壤中筛选到能产生纤维素酶的微生物请就如何从土壤中获得纤维素分解菌回答以下问题。
(1)纤维素酶是一种复合酶,一般认为它至少包括三种组分,即C1酶、CX酶和____酶。
(2)若获得纯净的菌株,常采用平板划线的方法进行接种,此过程所用的接种工具是_________,操作时采用_______灭菌的方法。
(3)刚果红可以与纤维素等多糖形成红色复合物,但并不与_______和_______发生这种反应。常用的刚果红染色法有两种:第一种是先培养微生物,再加入刚果红进行颜色反应;第二种是在_______时就加入刚果红。_______(第一种、第二种)方法会使菌落之间发生混杂。
(4)如果观察到产生_______的菌落,说明可能获得了纤维素分解菌。为了确定是纤维素分解菌,还需要进行_______的实验。纤维素酶的测定方法一般是采用对纤维素酶分解滤纸等纤维素后所产生的_______进行定量的测定。
下图是某田鼠种群数量变化曲线图。请回答:
(1)标志重捕法调查田鼠种群数量时,第一次捕捉到285只,标记后,一定时间后重捕,重捕到1401只,其中被标记的有95只。则该种群大小的估计值为只。由于被捕过的田鼠较难再次被抓,估计值会(填“大于”或“小于”)实际种群数量。
(2)第1~6年,该地区采用了垃圾处理、投放鼠药等整治手段,田鼠种群数量大幅下降。这种干预属于种群数量的性调节因素。该田鼠种群在第2~6年地环境容纳量约为(填“1500”或“4800”)只。
(3)该种群增长方式属于增长。第8年种群数量从2200只增加到5000只(不考虑迁入和迁出),则自然增长率为。
金鱼草(2n=16)属多年生雌雄同株花卉,其花的颜色由一对等位基因A和a控制,花色有红色、白色和粉红色三种;金鱼草的叶形由一对等位基因B和b控制,叶形有窄叶和宽叶两种,两对基因独立遗传。请根据下表所示的实验结果回答问题:
(1)在组别l中,亲代红花窄叶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_,F1中粉红花窄叶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高温遮光条件下,第l组所产生的F1植株相互授粉得到F2,F2的表现型有________种,其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基因型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粉红花窄叶的个体占F2的比例是___________________。
(3)研究发现,金鱼草自花传粉不能产生种子,现有一株正在开红花的植株,若想通过以下实验来确定其是否为纯合子,请写出结果预测及结论。
实验设计:给该植株授以白花花粉,继续培养至种子成熟,收获种子;将该植株的种子培育的幼苗在低温、强光照条件下培养;观察并记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果预测及结论:
①若结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该植株为纯合子;
②若结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该植株为杂合子。
科学家发现了囊泡准确转运物质的调控机制。右图表示细胞的局部亚显微结构和功能模式图,①~⑥表示细胞的结构,a、b表示大分子通过细胞膜的两种方式。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若图中形成的囊泡内的物质是分泌蛋白,该过程可描述为:首先氨基酸在上合成链状结构,经内质网初加工,然后由囊泡转运给再加工修饰形成成熟蛋白。用3H标记的氨基酸,在图中细胞结构上标记物出现的先后顺序为(写序号)。
(2)囊泡定向转移的过程(是或否)消耗能量;“a”通过细胞膜的方式称为,这种方式与主动运输的区别是。
(3)囊泡能将物质准确运输到目的地并“卸货”,是由于囊泡膜表面有特殊的“识别代码”,能识别相应受体。这种“识别代码”的化学本质是。
(4)神经递质释放的关键步骤是突触小泡(囊泡)与的融合过程。有一种水母发光蛋白,它与钙离子结合后可发出荧光。将水母发光蛋白注入枪乌贼巨轴突内,观察发现当兴奋传到轴突末端时荧光增强,随后检测到神经递质放到突触间隙。据此可推测,
可以启动神经递质的释放。
(5)效应B细胞内膜系统中,通过囊泡向体液释放的物质是。
(12分)据图回答问题:
Ⅰ.据右图:T0-T1表示的是适宜条件下生长的小球藻叶绿体([H]、ADP、C3或C5)中某两种化合物的含量, T1-T3则表示改变其生长条件后两种化合物的含量变化。
(1)若T1时刻降低了培养液中NaHCO3的浓度,则物质A、B分别指的是________。
(2)若T1时刻降低了光照强度,则物质A、B分别指的是________。
Ⅱ.某植物在停止供水和恢复供水条件下,气孔开度(气孔开放程度)与光合速率的变化如图所示。请回答:
(1)在适宜的温度下,图中A点与B点相比,光饱和点低的是______点,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停止供水一段时间后,叶片发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此时类囊体结构破坏,提供给暗反应的______________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