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图所示,实线是一簇未标明方向的匀强电场的电场线,虚线是一带电粒子通过该电场区域时的运动轨迹,a、b是轨迹上的两点.若带电粒子在运动中只受电场力作用,则根据此图可知:
①带电粒子所带电性
②带电粒子在a、b两点的受力方向
③带电粒子在a、b两点的速度何处较大
④带电粒子在a、b两点的电势能何处较大
⑤a、b两点哪点的电势较高
以上判断正确的是( )
| A.①②⑤ | B.②③④ | C.③④⑤ | D.①③⑤ |
在物理学发展的进程中,许多物理学家的科学发现推动了人类历史的进步。对以下科学家所作科学贡献的表述中,不符合史实的是:( )
| A.开普勒研究了第谷的行星观测记录,提出了开普勒行星运动定律 |
| B.牛顿将行星与太阳、地球与月球、地球与地面物体之间的引力规律推广到宇宙中的一切物体,得出了万有引力定律,并测出了引力常量G的数值 |
| C.密立根最早通过实验,比较准确的测定了电子的电量 |
| D.亚里士多德认为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
小球沿足够长的斜面向上做匀变速运动,依次经a、b、c、d到达最高点e。已知ab=bd=6 m,bc=1 m,小球从a到c和从c到d所用的时间都是2 s,设小球经b、c时的速度分别为vb、vc,则( )
A.vc= m/s |
B.vb=3m/s |
| C.ce=9 m | D.从d到e所用时间为4 s |
甲、乙两物体在同一地点同时开始做直线运动的
图象如图所示。根据图象提供的信息可知()
| A.6s末乙追上甲 |
| B.在乙追上甲之前,甲乙相距最远为10m |
C. 末甲乙两物体相遇,且离出发点有32m |
| D.在0~4s内与4~6s内甲的平均速度相等 |
图中a、b、c为三个物块,M、N为两个轻质弹簧,R为跨过光滑定滑轮的轻绳,它们连接如图并处于平衡状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有可能N处于拉伸状态而M处于压缩状态 |
| B.有可能N处于压缩状态而M处于拉伸状态 |
| C.有可能N处于不伸不缩状态而M处于拉伸状态 |
| D.有可能N处于拉伸状态而M处于不伸不缩状态 |
如图所示,三根轻细绳悬挂两个质量相同的小球保持静止,A、D间细绳是水平的,现对B球施加一个水平向右的力F,将B缓缓拉到图中虚线位置,A球保持不动,这时三根细绳张力FTAC、FTAD、FTAB的变化情况是()
A. 都变大
B. FTAD和FTAB变大,FTAC不变
C. FTAC和FTAB变大,FTAD不变
D. FTAC和FTAD变大,FTAB不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