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图所示,DO是水平面,AB是斜面,初速度为v0的物体第一次从D点出发沿DBA滑动到顶点A时速度刚好为零,如果斜面改为AC,让物体第二次从D点出发沿DCA滑动剑A点且速度也刚好为零,则物体第二次从D点出发具有的初速度(已知物体与路而之间的动摩擦因数处处相同日.不为零,不计转折点B或C点的能量损欠)
| A.大于v0 | B.等于v0 | C.小于v0 | D.取决于斜面的倾角 |
如图所示,两束平行单色光A.b从空气射入玻璃三棱镜,出射光为①和②,对这两束光
A.出射光①是a光
B.在该三棱镜中a光的传播速度比b光大
C.从同种介质射入真空发生全反射时,a光临界角比b光的小
D.分别通过同一双缝干涉装置,a光形成的相邻亮条纹间距大
为研究问题方便,我们约定从负极通过电源内部指向正极的方向即电动势的方向。现有四个完全相同的电池,电动势为E,内阻为r,如图甲所示连接,若选逆时针方向为正,则回路中电流
,A、B两点间的电压为U1。若按图乙所示连接,回路中电流为
,A、B两点间的电压为U2(导线电阻不计)。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U1=0 I2=E/r U2=0 B.U1=E I2=E/r U2=E
C.U1=0 I2=0 U2=E D.U1=0 I2=0 U2=0
如下图,在光滑水平桌面上有一边长为L、电阻为R的正方形导线框;在导线框右侧有一宽度为d(d>L)的条形匀强磁场区域,磁场的边界与导线框的一边平行,磁场方向竖直向下。导线框以某一初速度向右运动,t=0时导线框的的右边恰与磁场的左边界重合,随后导线框进入并通过磁场区域。下列v-t图像中,可能正确描述土述过程的是

火星成为我国深空探测的第二颗星球,假设火星探测器在着陆前,绕火星表面匀速飞行(不计周围其他天体的影响),宇航员测出飞行N圈用时t,已知地球质量为M,地球半径为R,火星半径为r,地球表面重力加速度为g。则
A.火星探测器匀速飞行的速度约为![]() |
B.火星探测器匀速飞行的向心加速度约为![]() |
C.火星探测器的质量为![]() |
D.火星的平均密度为![]() |
如图所示,虚线a、b、c代表电场中的三条电场线,实线为一带正电的质点仅在电场力作用下通过该区域时的运动轨迹,P、R、Q是这条轨迹上的三点,点R同时在电场线b上,由此可判断
| A.带电质点在P点的加速度比在Q点的加速度小 |
| B.带电质点在P点的电势能比在Q点的大 |
| C.带电质点在P点的动能大于在Q点的动能 |
| D.P、R、Q三点,P点处的电势最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