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漠中植被的出现可对沙丘产生一定的影响。其主要作用机制是()
A. | 降低风速进而增加风沙流对地表的侵蚀 |
B. | 增加风沙流中颗粒物的含量而减少堆积 |
C. | 促进风沙流携沙能力的增强而增大侵蚀 |
D. | 拦截风沙流中的悬浮颗粒物并形成沉降 |
图是“不同国家单位GDP能源消耗变化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美国与日本相比
A.日本单位GDP能耗一直高于美国 |
B.两国从高能耗到低能耗同步过渡 |
C.日本能源利用率高于美国 |
D.美国早期能耗增长比日本缓慢 |
目前,发展中国家单位GDP能耗超过发达国家的主要原因是
A.持续开发能源资源,能源丰富 |
B.人口持续增长,能源紧张 |
C.工业发展迅速,大量进口能源 |
D.生产粗放,能源利用效率低 |
在未来的农业生产中,依托于地理信息技术,农民首先可定期获得农田长势的影像资料,再经过系统分析,最后把杀虫剂、化肥施用到最需要的农田,从而减少污染、提高产量。依据图文信息,回答下列各题。这一过程中,依次使用的技术是
A.GPS—RS—GIS |
B.RS—GIS—GPS |
C.GIS—RS—GPS |
D.RS—GPS—GIS |
“土地利用信息数据库”在数字城市规划中不能用于
A.分析应急避难场所数量 | B.统计城市GDP增长量 |
C.确定市区停车场的规模 | D.决策公交线路合理布局 |
图是极地投影图,图中ACB线是晨昏线,其中AC段是晨线,C点的纬度是66°34′。据此回答下列各题。图中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是
A.23°26′N,180° |
B.23°26′N,0° |
C.23°26′S,180° |
D.23°26′S,0° |
图示时刻,东京(东九区)时间可能是
A.12月22日9时 |
B.6月22日9时 |
C.6月22日21时 |
D.12月22日21时 |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图示区域,由甲演变成丙,城市周边农业类型发生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市场 | B.自然条件 | C.农业技术 | D.交通 |
该区域由甲演变成丙,有关其地理环境变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A.城区年平均气温下降 | B.生物多样性增加 |
C.环境污染减缓 | D.城区下游河段流量季节变化增大 |
图中,甲为某地的平面图,乙图和丙图分别为沿甲图相应的点所作的地形剖面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o地的地形是
A.山峰 | B.山谷 | C.山脊 | D.鞍部 |
如果发生较大的降水,降落在a地的水体在坡面上的流向是
A.东北向西南 | B.东南向西北 |
C.西北向东南 | D.西南向东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