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两个文言选段,完成下面问题。(共12分)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

周宅丰、镐,近戎。幽王与诸侯约:为高堡于大路,置鼓其上,远近相近,即戎寇至,传鼓相告,诸侯之兵皆至救天子。戎寇尝至,幽王击鼓,诸侯之兵皆至。人喧马嘶,褒姒视之大说,喜之。幽王欲褒姒之笑也,因数击鼓。诸侯兵数至而无寇。至其后,戎寇真至,幽王击鼓,诸侯兵不至。幽王之身乃死于骊山之下,为天下笑。              (选自《吕氏春秋》)
【注释】①周宅丰、镐:西周的都城在丰、镐一带(今陕西长安县内)。②戎:西北地区的少数民族。③褒姒:周幽王的宠妃,后立为皇后。④骊山:今陕西临潼东。
解释下列短语。
⑴ 地方:                             ⑵ 谤讥于市朝:              
⑶ 因数击鼓:                     ⑷ 为天下笑: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两个句子的意思。
⑴ 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⑵ 褒姒视之大说,喜之。
结合选文具体内容,说说为什么齐国能“战胜于朝廷”,幽王却“为天下笑”。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较难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重温经典《<论语>十则》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为政》)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里仁》)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卫灵公》)
子曰:“默而知①之,学而不厌②,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述而》)
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③,敏以求之者也。”
子曰:“学如不及④,犹恐失之”(《泰伯》)
子曰:“吾有知乎哉,无知也。有鄙夫⑤问于我,空空如也,我叩其两端而竭焉”(《子罕》)
子夏曰:“日知其所亡⑥,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巳矣”(《子张》)
【注释】①知:(zhì)记住。②厌:满足。③好古:爱好古代文化。④及:赶上。⑤鄙夫:鄙陋浅薄的人。⑥亡(wú):指不知道的东西。
《论语》是记录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是经典著作之一。
下列划线字解释不同的是 ()

A.而时习之/如不及
B.五日三吾身/见不贤而自
C.汝知之乎/人不倦
D.是也/日其所亡

请用自己的语言写出“吾日三省吾省”的具体内容。
请写出“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的意思。
请用自己的语言写出“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的意。
孔子所说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对我们为人处世有什么启示。
选文后五则内容都与学习有关,请你学则感受最深的一则,写出在学习方面的所获得的启示。

比较阅读《大道之行也》和《桃花源记》节选,按要求回答问题。
[甲]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选自《礼记.礼运》)
[乙]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不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选自《桃花源记》)
下列划线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选贤能(通“举”,选拔)
B.男有,女有归(职分,指职业、职守)
C.盗窃乱而不作(小偷)
D.货其弃于地也(憎恶)

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讲信睦盖简桃核狭者为之
B.是故谋闭而不水波不
C.天下公不必
D.莲,花君子者也能以径寸

下面对选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大道之行也》的主旨是阐明儒家理想中的“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
B.“天下为公”是说所有的社会成员都要有公心,为人民多做好事。
C.《桃花源记》选段写了渔人进入桃花源,看到源内优美的环境,源中人快乐、幸福、安定的生活,并体会到他们的心情。
D.“男女衣着,悉如外人”不太合乎实际。桃花源人是秦朝时进入此“绝境”的,是与外人“间隔”的。从秦到晋太元年间有五百多年,桃花源外的人衣着变化很大,桃花源中人衣着不可能“悉如外人”。

把第I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
(2)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甲]文中阐述的“大同社会”与[乙]文中描绘的“世外桃源”有什么相似的地方?

阅读《满井游记》,完成下列问题。
燕地寒,花朝节后,余寒犹厉,冻风时作。作则飞砂走砾,局促一室之内,欲出不得。每冒风驰行,未百步辄返。
廿二日,天稍和,偕数友出东直,至满井。高柳夹堤,土膏微润,一望空阔,若脱笼之鹄。于时冰皮始解,波色乍明,鳞浪层层,清澈见底,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山峦为晴雪所洗,娟然如拭,鲜妍明媚,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柳条将舒未舒,柔梢披风。麦田浅鬣寸许。游人虽未盛,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红装而蹇者,亦时时有。风力虽尚劲,然徒步则汗出浃背。凡曝沙之鸟,呷浪之鳞,悠然自得,毛羽鳞鬣之间皆有喜气。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夫能不以游堕事而潇然于山石草木之间者,惟此官也。而此地适与余近,余之游将自始,恶能无纪?己亥之二月也。
给下列划线字注音
 
解释下列划线字词
红装而泉而
下列句中“之”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

A.局促一室之内 B.晶晶然如镜之新开
C.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D.送孟浩然之广陵

翻译句子
⑴鲜妍明媚,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
⑵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本文写郊外景色,先用(原句)总写一笔,然后依次分写各种景物,由,再由。条理十分清楚。
选文紧扣景物的季节特征,描写了满井初春的景色。在记叙描写中,文中运用了许多贴切新鲜的比喻句,举一例并分析其表达效果。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小题
笼中鹦鹉
富商有段姓者,尝畜一鹦鹉,甚慧,能迎客与诵诗。段剪其两翅,置于雕笼中。熙宁六年,段忽系狱。及归,问鹦鹉曰:“吾半年在狱,身不由己,极其怨苦。女在家有人喂饲,何其乐邪!”鹦鹉曰:“君半年在狱,早已不堪;吾多年在笼,何乐可言?”段感悟,乃放之。
节选自《淮南子 人间训》
【注释】①畜:养。②系狱:囚禁于牢狱。③堪,忍受。
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
一鹦鹉( )②在家有人喂饲( )
归( )④放之 ( )
现代汉语翻译句子。
君半年在狱,早已不堪;吾多年在笼,何乐可言?”
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小题
孙权劝学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解释下列划线字词。
①蒙以军中多务。()②卿今当涂掌事()
③及鲁肃寻阳() ④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朗读文章要注意句子的语气。请写出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所表示的语气。
①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②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翻译下面的文言语句。
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阅读短文,结合实际谈谈吕蒙的变化对你有什么启示。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