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家丑不怕外扬》。
⑴家是一个美好的字眼,人们都爱自己的家,因为爱就产生了护短之心,于是“家丑不可外扬”。
⑵然而,如果爱,请真爱,真正的爱,不是隐瞒丑恶,佯装美好。“家丑”始终是“家丑”,不会因为不扬而消失,更不可能变为“家美”。所以,家丑不怕外扬。
⑶传奇作家柏杨曾说过:“我们的丑陋来自我们不知道自己丑陋。”他的《丑陋的中国人》如同一面镜子,照见了一代中国人,也刺痛了一代中国人。所谓爱之深,痛之切,面对隐疾,唯有直面,方能解决。
⑷家丑不怕外扬,是勇于自省,敢于担当的大无畏精神。
⑸1970年的一个萧瑟冬日,刚刚上任的联邦德国总理勃兰特,在全世界的注目下,跪倒在波兰华沙犹太人纪念碑前。这位二战中反纳粹的英勇斗士,替所有必须跪而没有跪的人跪下了。
⑹他这一跪,让德意志站了起来。
⑺二战后,联邦德国开始陆续向遭受德国法西斯迫害的受害者及其遗属支付巨额赔款,教育部门则将法西斯暴行列为历史教科书的中心内容,强调“关键的任务是教育下一代”,要“将防止历史悲剧重演的职责视为己任”。
⑻于是,勇于承担历史责任的德国回到了欧洲的怀抱,也回到了世界舞台。
⑼说到底,家丑不怕外扬,是对真理的坚持。
⑽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最伟大的哲学家之一。他并不因为柏拉图是他的老师,而不去批评柏拉图的缺点和错误。有的人指责他背叛了老师,亚里士多德对此回敬了一句流传至今的名言:“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
⑾没有家丑不怕外扬的勇气,没有追求进步的坚持,亚里士多德早已“泯然众人矣”。而从整个哲学史来看,人类精神探索的脚步,或许要放慢很多年了。
⑿那么,对那些溺爱、盲爱、滥爱家的人,我们也要勇于说一句:“吾爱吾家,吾更爱真理!”如果我们坚持真理,不惧自省,我们就能拥有更美好的“家”。
⒀那么,家丑何必怕外扬?
作者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通读全文,说一说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证明自己的观点的。
本文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试举一例,并说出其作用。
联系上下文,说一说第⑹自然段“他这一跪,让德意志站了起来。”句中“站”的具体内涵。

科目 语文   题型 现代文阅读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闻香识水仙(小菁)》,完成14—18题(18分)
⑴我是漳州人,闻香则心喜,“花似金杯荐玉盘,炯然光照一庭寒”,可不是,水仙,花如其名,金盏、银台,绿裙、青带,亭亭玉立于碧波之上,只需一碟清水,几粒石子,就能在新春佳节萌翠吐芳,素雅清香,格外动人。
⑵我有水仙心,语花则生情,眼前的水仙,窈窈窕窕,盈盈飘飘,恍惚间如见凌波仙子,踏水起舞,婀娜含笑……水仙早春开,香飘千万家,在漳州,每到春节,家家户户的桌上都会摆放几盆冰清玉洁的水仙;每至一家,一推家门,就是一股生气盎然,就是一阵清芬扑面……
⑶循芳而往,书房,案头,电脑旁,那盆水仙,正悠然绽放,满室生光……随风而来,沁香满怀,不由浮想联翩:水仙啊水仙,摇曳在东南和风细雨碧水清波间的水仙,你有多少动人的诗篇?
⑷寒冬时节,百花凋零,正可谓“岁华摇落物萧然”,而水仙却叶花俱在,焕发神采,悄立水中,优雅动人!清朝康熙皇帝也不禁心动,赋诗两首:“翠帔缃冠白玉珈,清姿终不污泥沙。骚人空自吟芳芷,未识凌波第一花!”“冰雪为肌玉炼颜,亭亭如立藐姑山。群花只在轩窗外,那得移来几案间?”诗中把水仙誉为早春第一花,写出了水仙的素洁、清雅、玲珑娇美。宋黄庭坚更叹曰:“凌波仙子生尘袜,水上轻盈步微月”;来氏亦夸:“瑶池来宴老仙家,醉倒风流萼绿华”;刘邦则直赞道:“得水能仙天与奇,寒香寂寞动冰肌。仙风道骨今谁有?淡扫蛾眉簪一枝”!就连近代革命党人秋瑾也对水仙独抱一份小儿女情怀:“洛浦凌波女,临风倦眼开。瓣疑是玉盏,根是谪瑶台。嫩白应欺雪,清香不让梅。余生有花癖,对此自徘徊”……
⑸水仙如此高雅,引无数文人墨客竞仰慕,争诵夸,题诗作画,留下一段段佳话。
⑹水仙如此珍贵,早在宋代《漳州府志》就有记载:明初郑和出使南洋时,漳州水仙花被当作名花而远运外扬,“借水开花自一奇,水沉为骨玉为肌”!而今,漳州水仙更是倍受喜爱,漳州人自豪地将水仙作为新春礼物,远寄外地的亲朋好友;水仙,还登上中南海、人民大会堂、钓鱼台国宾馆的厅堂茶几,成为大型庆典活动的迎春花,君不见,这几年的春晚会场,皆是水仙傲然独放、飘芳吐艳!水仙走遍大江南北,带去了漳州的春天,带去了漳州人的情谊和心愿,赢得了“天下水仙数漳州”的美称。
⑺望着案头的水仙,感觉到它的纯洁与吉祥,心头涌起一种温柔的细切的眷恋……
⑻一个朋友疑疑惑惑又问:“我看到的水仙都是叶子片片朝天,不像现在,是躺着的呀”,他不解,我细答,冲天的是自然生长的,那横躺侧躺、优美多姿的水仙,是“据形授意”,对花头进行了雕刻处理的,每临春节,在漳州“忙年”的人流中就有这么一群特殊的人,拥有那么一双灵巧的手,在他们的手下,水仙花头幻化出“桃李争春”、“鸳鸯戏水”、“金鸡报晓”、“孔雀开屏”、“双龙戏球”等千般姿态,逸趣横生,惟妙惟肖,人们亲切地称他们为水仙花雕刻大师,水仙花雕刻造型艺术也因而被赞为“有生命的艺术珍品”,享誉海内外!真是“一盆玉蕊满堂春”啊!
⑼“冰魂月魄水精神,翠袂凌波湿楚云。雪后清闲谁是侣,汨罗江上伴湘君”,念着这样的句子,望着花影窈窕的水仙,面前不由幻荡着它喜人的模样……
⑽我就是水仙,“不惧淤泥侵皓素,全凭风露发幽妍”!
⑾我愿是水仙,我愿意守着,那一方静寂的案几,那一个安然的天地,一滴净水的滋养,一双眼眸的温柔,便会绽出,最素淡的花朵!
⑿你说,这就是水仙,清水一盆,白石数粒,凝姿约素,简单清楚!给人带来的是生机,是暖意;留下的是太阳底下的明快,欢愉,虽置身寒冬,却令人觉着春光融融……
⒀你说,我就像水仙,冬天看到的是我的笑脸,我说,我会静静开在你的窗前,案间,这个温情的冬天,让爱似水仙,为你而绽!
⒁盛开在冬天的水仙,你是否闻得到我的娇艳?

请用一句话简要概括第⑷段的中心。(3分)
“念着这样的句子,望着花影窈窕的水仙,面前不由幻荡着它喜人的模样……”,结合文中内容,概括出“水仙”“喜人的模样”。
仔细揣摩,体会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各所蕴含的感情。(3分)
望着案头的水仙,感觉到它的纯洁与吉祥,心头涌起一种温柔的细切的眷恋……
批注,是对文章的语言、内容、结构等方面加以赏析点评,请从文中任选一句,自选角度作批注。(4分)
请你就水仙花的外形,对水仙花进行一段描写(字数80 字左右,并采用一种修辞手法,4分)

阅读《漳州文庙》,完成10—14题。(14分)
①漳州文庙位于市区修文西路,是我国四大孔庙之一,也是漳州城内最大的古建筑群,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始建于宋庆历四年(1044年)。 历史上,朱熹、郑成功、黄道周都曾到此庙祭祀孔子;南宋建炎年间(1127-1130年),孔子后裔避兵入漳,居住于此,其子孙世代相传住于庙内直至明正德年间。
②漳州文庙坐北朝南,现有占地面积约600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2600平方米。原有古代建筑物,如明伦堂、泮池、棂星门等已毁,现大门以内中轴线上依次为戟门、丹墀、月台、大成殿,两旁为东西两庑及敬一亭等。戟门面阔九间,进深二间。东西两庑面阔各八间,进深各二间。
③大成殿为明代木结构建筑,建于石台座上,面阔五间、进深六间(前一间为廊),重檐歇山顶。
④大成殿建筑结构特殊,梁架承袭旧制,较完整地保留了闽南古代木结构建筑特点,并融入北方建筑风格。构架前檐六根廊柱为浮雕石蟠龙柱,鼓型石柱础。其檐柱及金柱皆为花岗石圆柱,覆盆式柱础。前廊东西梢间及后檐均用三步梁承托下檐屋面,前后老檐柱与金柱间施三步廊,内金柱间置七架梁,天花板上草架均为穿斗式。两山金柱、脊中柱柱脚均落在上檐东西面柱头科齐心斗上,柱两侧开榫与柱头枋相连,继承早期“插柱造”做法。斗拱各柱头科、平身科均承袭早期特征。前后老檐柱、内金柱、次间脊中柱均施柱头科。明次间前后上檐各施平身科二攒,老檐角柱与山面金柱间分别施平身科二攒,山面金柱与中柱间各施平身科一攒。外檐平身科(按宋法式)为五铺作出单杪下昂(耍头作下昂状),里转五铺作出单杪偷心造。殿内平身科为五铺作出单杪单上昂偷心造(耍头作上昂状)。
⑤屋面椽条上铺望砖,筒瓦、板瓦、正脊、垂脊、围脊、饯脊为砖瓦混砌,石灰砂浆面层,各脊侧面雕塑花鸟、卷草等装饰,正脊两端为燕尾状。
⑥彩绘、油饰明间脊桁、天花板及额枋、木雕构件、露明椽条均有彩绘。其他木构架及斗拱、桁条、外檐装修均为土朱色油饰。1999年10月,中国文物研究所专家对大成殿彩绘进行非油饰性的科学加固。
⑦2000年对大成殿的维修,严格按照古建筑修缮原则,采用抽梁换柱法,梁柱蚁蛀蚀空或外部糟朽均采取填心、包心法进行维修,达到“修旧如旧”,是一座健康、整洁,保持着高龄状态的古建筑。木构建筑能在多雨湿润的南方保存数百年,实属不易。其优势在两方面:一是屋顶曲面较大,四角起翘明显,便于将滴落屋顶的雨水甩出殿堂区域;二是除了前廊几根雕龙石柱外,殿内也均用花岗石圆柱作为底部,而石柱顶部才衔接木柱以支撑整个木构的梁架,也就极大地防止了木结构受潮腐烂,也增加了整个构架的稳定感。由于防水设计,屋顶两山山尖升起较高,正脊弯起明显,形成了闽南特有的建筑美感。
⑧大成殿前伫立的孔子雕像,仁爱的神情充满了儒学关怀。“仁”是儒家学说中的一个重要理念,同时也是一个哲学范畴,意即人与人之间应该构建的一种和谐关系。前来文庙祭孔的民众,多半也是怀着这种儒学的人文关怀而来。雕像与建筑的完美契合,让文庙多增了一份艺术韵味。
⑨漳州文庙具有很高的古文化和历史文物价值,是漳州文化发展史重要的实证物。今庙中尚存有元延碑、明洪武碑及正德碑、清康熙八年(1669)郡人宗人府丞唐朝彝撰文西宁道戴玑书丹的修建碑。1924年《重修漳州学宫碑》,高1.84米、宽0.78米,青石刻成,刻工技艺高超。康有为撰并书,此乃康有为晚年作品,笔气雄健。还有明崇祯年间郡守曹荃大书《游圣之门》石榜及1936年立的《重修文庙》碑等碑刻。大成殿内部结构和细部装饰据专家考评均为宋代遗物,是研究宋代文庙建筑的珍贵实例,反映了当时闽南一带较高的石雕刻技术和建筑技术水平。
⑩作为宗教性和寄托精神世界的建筑,漳州文庙更主要是平民风格,更平易近人。文庙具有较高的历史、科学、文化、艺术等价值,故被确定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选文第③段至第⑤段从哪些方面来介绍大成殿?(3分)
作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的漳州文庙具有哪些特点?(3分)
漳州文庙这座木构建筑在多雨湿润的南方能保存数百年,关键取决于其“防水设计”。请你概括出其在防水上是如何设计的?(4分)
文中运用了多种说明方法,请指出其中一种并举例分析其作用。(4分)

阅读下文 (14分)
德国人的炮还在轰击,但是,和先前一样,炮弹落下的地方都离老妇人很远。
做好了坟堆后,老妇人就从她那黑色的大围巾底下,摸出她离开地窖的时候揣在怀里的东西,这是一支大蜡烛,是45年前她结婚的喜烛,她一直舍不得用,珍藏到今天。
她又在衣袋里摸了半天,摸出火柴来。她把那大蜡烛插到坟堆的顶上,点了起来。这晚上没有风,蜡烛的火焰向上直升,一点也不摇晃。老妇人对着这烛光,坐在坟边,一动也不动,两臂交叉抱在胸前,披着那黑色的大围巾。
炮弹爆炸的当儿,蜡烛的火焰不过抖了一下。但是有好几次,炮弹落得相当近,蜡烛被爆炸的风吹灭了,有一次,竟给震倒了。老妇人就取出火柴来,很耐心地再把蜡烛点燃。
天快要亮了。蜡烛也快要燃尽了。老妇人在地上到处找,终于找到了一小片带锈的洋铁。她用瘦弱的手指使劲把这片洋铁弯成了半圆,插在蜡烛旁边的泥土中,作为挡风的屏障。布置好了,她站起身来,仍旧慢慢地穿过方场,绕过那一段没有倒下的铁栏杆,回到地窖里去了。
拂晓前,契柯拉耶夫所属的那一连红军,在猛烈的炮火掩护下,直奔方场,占领了那座桥。
隔了一两个小时,天色已经大亮。红军的坦克紧跟着步兵过桥去了。战斗在河的对岸进行着,再没有炮弹落在方场上了。
这时候,连长派了几个士兵去找契柯拉耶夫的尸身,打算把他和今天早上战死的战士一同埋葬。
那几个士兵到处找契柯拉耶夫的尸身——可是找不着。突然,有一个士兵吃惊地大声叫了起来。
“看呀!”那红军说。
大家都朝他指点的方向看。
在已经被破坏的铁栏杆附近,耸立着一个小小的坟堆。一支蜡烛,旁边还有生锈的洋铁片给它挡住了风,在坟堆上闪耀着柔和的火焰。蜡烛快点完了,烛芯快给蜡泪淹没了,但是那一朵小火花依然在闪烁。
站在坟旁的红军士兵们立刻脱下了帽子。他们围着坟堆,静默地站着,看着这渐渐暗淡下去的烛光。
这时候,一个披着黑色大围巾的高身材的老妇人走近来了。她默默地走过那些红军身边,在坟旁跪下,从黑色的大围巾底下取出又一支蜡烛来。这一支和坟上的快点完的那一支一模一样,显然是一对。老妇人蹲下身去拾起那蜡烛头,把那新的一支点着,插在那老地方。她站起来的时候,行动很困难,离她最近的红军士兵小心地把她扶了起来。
即使在这个当儿,老妇人也没有说话,她不过抬起眼睛来,朝这些脱了帽的肃立着的人们看了一眼,十分庄严地对他们深深一鞠躬;然后,把她的黑色大围巾拉直了,颤巍巍地走了。没有再回过头来,看一下那蜡烛和那些士兵。
课文多次写了炮弹落在老妇人的旁边的情景,有什么作用?
选段对老妇人运用了什么描写?她是怎么样的一个人?
老妇人对着这烛光,坐在坟边,一动也不动,两臂交叉抱在胸前,披着那黑色的大围巾。这里又提到围巾的颜色,有什么特殊的意味?
做好了坟堆后,老妇人就从她那黑色的大围巾底下,摸出她离开地窖的时候揣在怀里的东西,这是一支大蜡烛,是45年前她结婚的喜烛,她一直舍不得用,珍藏到今天。为什么要对这支蜡烛的来历做补充说明?
选段的最后一段老妇人始终没有说一句话,丰富的内心活动都是通过她的动作来表现。请设想一段老妇人的心理活动,用一百字左右写下来。

阅读文章
⑴苏州园林里都有假山和池沼。⑵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⑶或者是重峦叠嶂,或者是几座小山配合着竹子花木,全在乎设计者和匠师们生平多阅历,胸中有邱壑,才能使游览者攀登的时候忘却苏州城市,只觉得身在山间。⑷至于池沼,大多引用活水。⑸有些园林池沼宽敞,就把池沼作为全园的中心,其他景物配合着布置。⑹水面假如成河道模样,往往安排桥梁。⑺假如安排两座以上的桥梁,那就一座一个样,决不雷同。⑻池沼或河道的边沿很少砌齐整的石岸,总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⑼还在那儿布置几块玲珑的石头,或者种些花草:这也是为了取得从各个角度看都成一幅画的效果。⑽池沼里养着金鱼或各色鲤鱼,夏秋季节荷花或睡莲开放,游览者看“鱼戏莲叶间”,又是入画的一景。
本段说明的对象是什么?
本文说明的中心是什么?
在文段中用”/”划出本段的层次
苏州园林池沼安排的特点是什么?
第十句游览者“鱼戏莲叶间”又是入画的一景,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和作用?
“至于池沼,大多引用活水”的“大多”用得准确?说明原因。

阅读下文。(11分)
一碗汤的温度
叶倾城
①那时,我对自己说:“每个人生命中,都会有一两次寒冬。”但也许有的人生活在亚热带,连秋天都没见过呢。又或者,真正的寒潮会在明天才陡然到达,把我冻僵。啊,我还没减肥成功,史上最胖的一尊冰雕。
②最山穷水尽的时候,我找到了一份工作:钱少得不能提,路远得一塌糊涂。我在百度地图上查到公交车,后来才发现这趟车要绕个大圈子。微有阳光、全无暖意的下午,我扣紧羽绒服所有的扣子,穿过四环积雪未融的桥洞去搭公车,黄花鱼一样贴着边,经常有疾驰的三轮车、电动车与我擦身而过。应该有车水马龙,记忆里却死寂,许是我聋了,要么内心的哭喊太大声。
③在车上,我迟钝地看着窗外,看到一块“周记米粉”的招牌,我下了车。
④是临街民居的底楼,要上几步台阶,一进门暖气扑面,满眼郁郁葱葱的绿叶植物。叫了份“招牌米粉”,我连汤都喝尽,热流一点一滴,在全身弥漫开来,像一只手轻轻拂过我全身。不够给力,不是一把揽我入怀,但已经够让我有力气去搭长长的一程车。
⑤就这样,每天车行此处,我就下来吃一碗米粉。有时是正饭点,一屋子人,更显得热闹。玻璃板下压着井字蓝格桌布,老板娘扬声向后厨报客人点的餐。我的米粉端上来,扑我一脸热气,是食物的舌吻。我突然间,意识到了饿,是知觉被唤醒。
⑥曾经的我,“饿过劲”了。求而不得,于是索性不求——不用因此承担得不到的绝望。真正的无欲则刚。
⑦但此刻,热汤在口腔里,米粉像一群滑梯上的小孩子,哧溜哧溜、排着队下肚。周身都发出满足的低吟。
⑧即使我还一无所有:爱人离开我,事业正低谷,我与世界爱恨交织。未来是紧闭着的嘴,我渴望它吐出祝福又怕会听到诅咒。但,能有一碗热汤粉吃,就是幸福。
⑨我把菜单看了又看,终于扬声:“老板,给我加一个蛋。”没关系,即使他答“没鱼丸没粗面”,我还可以要牛腩。
⑩握筷在手,我像《胡桃夹子》里被魔法变身的王子,一点点,从指尖开始,从木偶人化回血肉之躯。啊,吃饱了,多么好。
⑪我还不及成为熟客,公司就搬了家,我从此再没有去过那家店。回忆起那段日子,像《海洋》最后的一个镜头,被割去双翅的鲨鱼沉默地、沉默地坠进海底,一动不动,连血色都只有一点点,在海水里很快看不见了。
⑫只有它,有声有色:绿植物,花桌布,老板娘温软的南方口音,常常放着一首歌:《勇气》。以及,冰冷世界里,一碗热汤粉。在我的冬天里,它是一个名叫“春天”的岛屿。虽然,我不曾对它说感激,也没必要——我是规规矩矩付了钱的。
⑬活着,只需要阳光、空气、水和食物。只要不饿死,冬天就一定会过完。
请在文中找出两个能反映作者心理变化的关键词:①              (2分)
有人认为第⑦段画波浪线句写得很好,你认为好在哪里?请简要分析。(3分)
第⑫段作者为什么说回忆起那段日子“只有它,有声有色”?(3分)
读完全文引起了你怎样的触动?请谈谈感想。(3分)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