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下表回答第23题
(1)据表分析,春分日太阳辐射量的空间分布
(2)夏至日的北极较冬至日的南极获得的太阳辐射曰总量少 卡/crn2·日,请从日地距离与下垫面二个方面简析其原因。
(3)我国30°N的西部地区与浙江北部为代表的东部地区相比,为什么它太阳辐射总量大?为什么它的夜晚气温却低,请简要分析其原因。
读图4—18,回答问题:
(1)甲、乙两地地貌均为河流的_______________作用形成的,其中甲地是______________地貌,这种地貌一般分布在______________地区。
(2)图中河流的走向受到______________因素的影响;沿河道的地下可能会找到丰富的______________资源。
(3)乙地适合发展______________农业,若需打井灌溉,则在图中A、B、C三处中的______________处较合理。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读图4—16,分析回答:
(1)A、B处谷地对应的甲、乙断面是:A,B。
(2)该河资源丰富,判断的根据是。
(3)该河源头主要以流水侵蚀为主,在B以下的河段既有(侵蚀)作用,也有(侵蚀)作用。
下图是某山区交通线与居民点分布图(图4—11),回答:
(1)图中公路AH段线路的分布特点是,其目的是为了避开。
(2)公路AQB段线路大体上是沿分布,它与APB方案相比,具有的优势是。
(3)一般来说,在山岳地区修建铁路和公路时,人们通常优先修建,在线路选址时,通常回把线路地址选在。
(4)图中铁路穿过的谷地按山岳的形成类型属于,它是由发育而成。
下图为岩层地质界线和等高线示意图(图4—10),读图回答:
(1)从地貌形态来看,该地属于;从地质构造角度来看,该地属于。判断的依据是。
(2)这种地貌类型的形成与地质构造有什么关系?
(3)从图中信息推测:该地可能发生过的内力作用有。
读图4-9,完成下列各题:
(1)从地形看:A为,B为。从地质构造看,A是,判断的依据是,B是。
(2)A处地形的形成原因是。B处地形的形成原因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