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1979--2000年,我国蔬菜种植规模和种植地区分布都发生了显著变化。分析表1、表2,完成下列问题。
表1 我国蔬菜种植面积、总产量

   年份
种植面积(万h㎡)
 总产量(万t)
    1979
18.0
    896.0
    1980
    360.6
    16335.2
    1999
    1335.0
    40513.5
    2000
    1523.7
    42399.7

表2 我国商品蔬菜种植面积的分布

   区域
    1980年
    1999年
大城市郊区
    70%
    20%
其他农区
    30%
    80%

1979--2000年我国蔬菜

A.种植面积2000年比前一年增加最多
B.单位面积产量经历了高-低一高的变化
C.单位面积产量下降
D.城市郊区蔬菜种植面积减少

从1980--1999年商品蔬菜种植面积分布的变化,可以推断出

A.沿交通干线出现一批蔬菜种植基地
B.农村地区蔬菜的商品率降低
C.粮食种植面积大幅度缩小
D.通过大规模垦荒,增加了耕地面积
科目 地理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较易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下图为我国南方某区域等高线示意图(单位:米),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判断下列有关地理现象符合实际情况的是(  )

A.乙村可看到甲村
B.A处能形成壮观的瀑布
C.图示区域最高处海拔超过900米
D.河流下游段自西北向东南流

甲乙两村的最大高差可能约为(  )

A.199 B.299 C.399 D.499

图1为北半球某地一年内正午太阳高度不同值出现的频次图(实线和黑点代表实际存在),
表1为我国夏半年各节气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值。读图和表,回答下列小题。

节气
直射点纬度
节气
夏 至
23˚26΄N
夏 至
芒 种
19˚31΄N
小 暑
小 满
15˚37΄N
大 暑
立 夏
11˚43΄N
立 秋
谷 雨
7˚45΄N
处 暑
清 明
3˚54΄N
白 露
春 分

秋 分
节气
直射点纬度
节气
夏至
23°26′N
夏至
芒种
19°31′N
小暑
小满
15°37′N
大暑
立夏
11°43′N
立秋
谷雨
7°45′N
处暑
清明
3°54′N
白露
春分

秋分


该地的纬度为()

A.3°26′N B.10°N C.20°N D.23°26′N

该地夏至日时的正午太阳高度值在年内出现频率次为()

A.1 B.2 C.3 D.4

下列时段与该地出现正午太阳高度频次最大时段吻合最完整的是()

A.春分至立夏 B.小暑至处暑
C.小满至夏至 D.芒种至小暑

下图中,ABC为昏线,AD、BE为纬线的一部分,BD、CE为经线的一部分,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若A与B的时差与B与C的时差之比为1:2时,则E点的日出时间比D点()

A.早8小时 B.早12小时 C.晚8小时 D.晚12小时

若BD与CE的长度之和为一年中的最小值,则下列现象可能出现的是()

A.华北平原小麦返青
B.天山牧民迁往高海拔地区的草甸牧场
C.长江三峡大坝的水位不断升高
D.欧洲的圣诞树销售火爆

下表是冬至日四地日出、日落时间(北京时间)表,据此回答下列小题。

地点
日出时间
日落时间

7∶15
18∶45

3∶00
17∶00

21∶20
6∶40

11∶20
0∶40


四地按由南向北的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③②④① B.②④①③ C.①②③④ D.②③①④

表中③地位于②地的()

A.东南方 B.东北方 C.西南方 D.西北方

四地中纬度最高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右图为某日某经线上日出时刻随纬度的变化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小题。

此时太阳直射点位于( )

A.0° B.20°N C.20°S D.23.26′N

某地当日比图中甲地的夜长时间略短,却与甲地同时迎来日出,该地应位于甲地的( )

A.东北方向 B.西北方向 C.东南方向 D.西南方向

图2中四幅小图,能正确表示乙地24小时内太阳高度随时间变化的是( )

A.a图 B.b图 C.c图 D.d图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