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气是一种重要资源,空气质量成为人们日益关注的话题。
(1)利用如图装置可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实验测得空气
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为18.2%,请分析该实验出现误差的原因:
。(写一点)
(2)某工业城市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偏高,其原因可能是 。为了减缓二氧化碳使全球变暖的趋势,有科学家提出大胆设想:将二氧化碳压缩使其液化,然后将其压入到冰冷的深海中。但也有科学家担心海水中富含二氧化碳后酸度会增加,可能会杀死一些海洋生物,产生其他环境问题等。二氧化碳在深海中的溶解度和在通常状况下的水中的溶解度相比较,是 (填“较大”、“相等”或“较小”)。
(3)经测定该城市某次降雨的pH约为5,该次降雨 (填“是”或“不是”)酸雨,造成该城市空气污染的有害气体主要是 (写一种气体即可)。
(4)空气污染的一个主要来源是汽车的尾气排放。现用纳米级的某种氧化物做催化剂,使汽车尾气中的两种有毒气体CO和NO反应转化为两种无毒气体,其中一种是空气中含量最高的气体。生成的这两种气体是 和 。
某课外小组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装置,该装置既可用于制取气体,又可用于探究物质性质。
(1)当打开K1、关闭K2时,可完成用(写反应物的名称)制取氧气的实验,其中量筒的作用是。
(2)当打开K2、关闭K1时,可制得二氧化碳并验证其性质。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可验证的二氧化碳的性质是。
(3)在实验(2)中,若用II代替I,干燥管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Na2O2 + 2CO2 =" 2X" + Y,反应中若消耗39 g Na2O2,生成Y的质量是8 g,则X的化学式是,II中烧杯内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化学小组同学在课外读物中看到:“通常CO2可作灭火剂,但有些物质(如Na)着火,不能用CO2熄灭。”他们决定探究CO2与Na反应的产物。
【提出猜想】CO2与Na反应可能生成4种物质:C、CO、Na2O和Na2CO3。
【查阅资料】
① Na是非常活泼的金属,常温下与O2、H2O等物质反应。
②向氯化钯(PdCl2)溶液中通入CO,产生黑色沉淀。
③Na2CO3是白色固体,易溶于水,能与CaCl2溶液发生反应,化学方程式为:Na2CO3+CaCl2= CaCO3↓+2NaCl
④Na2O是白色固体,与H2O反应生成NaOH。
⑤CaCl2、NaCl、Na2CO3、NaOH四种溶液分别与无色酚酞溶液作用比较:
分别向右侧溶液中 加入无色酚酞溶液 |
CaCl2 |
NaCl |
Na2CO3 |
NaOH |
主要实验现象 |
无色 |
无色 |
由无色变为红色 |
由无色变为红色 |
【实验过程】同学们在老师的指导下设计了如下图所示装置(部分夹持仪器已略去)。
(1)实验记录
序号 |
实验操作 |
主要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及解释 |
① |
打开a,关闭b,由长颈漏斗注入稀盐酸 |
A中产生大量气泡 E中出现浑浊 |
E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② |
当E中出现浑浊时,打开b,关闭a,点燃酒精灯 |
D中Na剧烈燃烧,产生白烟 内壁附着黑色、白色固体 G中产生黑色沉淀 |
反应产物一定 有和 |
③ |
取D中白色固体于试管中,加水溶解,再加入CaCl2溶液 |
产生白色沉淀 |
反应产物还有 |
(2)实验反思
① 实验记录②中,E中出现浑浊再点燃酒精灯的目的是。
② 装置B、C的作用是。
③ 检验第4种物质是否存在的实验方案:取D中白色固体于试管中,。
下面是两个探究可燃物燃烧条件的实验,请回答相关问题。
图 1图 2
(1)如图1向C中加入少量白磷,再加入热水,塞好胶塞,使导管口浸入热水中,白磷不燃烧。打开K1,将A中溶液滴入B中,C中有气泡冒出,白磷燃烧。C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此实验运用对比的方法研究了燃烧的一个条件,它是。
(2)如图2所示,在空气中放置时,两团棉花均不燃烧;若将足量二氧化碳倒入烧杯时,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有:①;②粘有过氧化钠的棉花燃烧;③未粘有过氧化钠的棉花不燃烧。通过上述实验的对比分析,写出产生现象②的原因。
类比法是化学研究物质的重要方法之一。草酸(C2H204)的化学性质与碳酸相似,草酸受热会分解得到三种氧化物,某兴趣小组对草酸的有关性质进行了探究,按要求回答相关的问题:
[提出猜想](1)草酸能够使紫色石蕊试液变为色。
(2)三种氧化物可能是,该猜想的依据是。
[查阅资料]
1.无水硫酸铜是一种白色粉末物质,遇水变成蓝色的硫酸铜晶体。
2.向氯化钯溶液中通入CO,产生黑色沉淀。
[实验探究]兴趣小组为验证猜想,将草酸受热后得到的气体,依次通过了装置A、B、C:
[实验结论](3)当装置A、B、C实验现象是,证明猜想是正确的。
[实验反思](4)①实验装置中气球所起的作用是。
②是否可以将装置A和B对调,其理由是。
如下图所示,将三支充满二氧化碳的试管分别倒立在盛有水、澄清石灰水、浓氢氧化钠溶液中进行实验,请按要求回答相关问题:
(提示:图示中呈现的是实验过程中的试管内液面的高度,不是最终的现象)
(1)B中的实验现象是,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证明A中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的方法是。
(3)是否可以通过上述实验中的最终现象,证明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钠反应,其理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