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化学语言使我们与世界的交流更便捷。请用化学符号填空:
① 3个氮分子   ⑴      ;           ② 一种叫“干冰”的物质是 ⑵     ;
③ 形成酸雨的主要气体  ⑶ ;        ④ 石墨的成分   ⑷    

科目 化学   题型 填空题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用化学用语表示:
(1)钡元素;(2)2个氢原子
(3)保持水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4)3个亚铁离子
(5)氧化铝中铝元素显+3价

Ⅰ.某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学习了二氧化碳的性质后,对二氧化碳溶于水的过程,有没有发生化学变化?提出实验改进: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验证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已知氮气的密度小于空气的密度),

操作为:
①从a端通入二氧化碳 ②从分液漏斗中滴加适量水
③从b端通入氮气④将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纸花放入广口瓶中
实验操作顺序最合理的是___,发生变化的化学方程式为:
Ⅱ.另一小组在课外活动时对“二氧化硫能否与水反应生成酸”进行了实验探究。请你参与他们的探究活动,并回答有关问题。
[查阅资料]常温下二氧化硫是一种无色气体,易溶于水。
[假设]二氧化硫能与水反应生成酸。
[设计实验]
(1)小雨同学将二氧化硫气体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观察溶液颜色的变化。他认为,若紫色石蕊试液变色,则证明假设成立。
(2)小涛同学认为小雨同学的实验方案不严密。小涛同学用紫色石蕊试液将白色滤纸染成紫色,干燥后做成三朵紫色的小花,然后按下列图示进行实验,在(I)、(Ⅱ)、(Ⅲ)中分别观察到变色和不变色的两种现象。

小涛同学认为,若(填序号)中的紫色小花变色,则证明假设成立。
[交流反思]小明同学对小涛同学的实验方案提出了质疑,他认为上述实验还不足以证明“二氧化硫和水反应生成了酸”,其理由是。三位同学讨论后补充了一个实验,使探究活动获得了成功,你认为这个实验应该是(简述实验步骤和现象)。
[结论]通过上述实验得出:二氧化硫能与水反应生成酸。

(1)洁净的空气对人类和其他动植物都是非常重要的,但是随着工业的发展,排放到空气中的有害气体和烟尘对空气造成了污染。
①目前,很多地区空气污染指数超标,原因之一是
A.人的呼吸B.植物的光合作用
C.化石燃料的燃烧 D.太阳能的利用
②把a、b、c、d产生的原因的序号填在横线上.
A.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高 B.二氧化硫、二氧化氮排人大气中
C.一氧化碳进入室内D.冰箱制冷剂氟利昂等排人大气中
a.形成酸雨;b.产生“温室效应”;c.破坏臭氧层;d.使人中毒
(2)能源、环境与人类的生活和社会发展密切相关
①目前,人类以化石燃料为主要能源,常见的化石燃料包括煤、石油和
②为减少污染、提高煤的利用率,可将其转化为可燃性气体,此过程可认为是碳与水的反应,其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

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为;该反应生成物的分子个数比为
③为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人们积极寻找不含碳元素的燃料。经研究发现NH3燃烧的产物没有污染,且释放大量能量,有一定应用前景。
将NH3燃烧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补充完整:4NH3+3O26H2O+

用符号表示或说出符号、数字的意义。
(1)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
(2)温度计中填充的液态金属是
(3)食品干燥剂生石灰是
(4)Fe2+ 中2的含义
(5)CO2中2的含义

如图是实验室常见的制取气体的装置:(每空2分,共10分)

(1)写出图中带标号仪器的名称:①
(2)若用B装置作发生装置制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可用E装置收集氧气的原因是
(3)若用大理石和浓度较大的盐酸制取CO2时,为了得到纯净、干燥的CO2,娟娟同学在B装置后连续接了两个F装置再连接E进行收集,她第一个F装置的作用是她第二个F装置应该注入足量的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