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某实验小组为了除去铜丝网上的黑色物质(CuO),进行铜丝网的回收再利用,制定了如下两种方案。请根据方案回答:(提示:黑色铜丝网是铜和氧化铜混合物)

(1)甲方案的玻璃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其中氧化铜失去氧,发生了      (填“氧化”或“还原”)反应。乙方案的烧杯中现象是                ,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              。两种方案相比较,甲方案明显的不足之处是               
(2)若两种方案中加入的试剂均过量,则甲方案中回收的铜丝网的质量(填“<”、“>”、“=”)       乙方案中回收的铜丝网的质量。
(3)反应结束后,写出能证明乙方案中盐酸过量的实验操作和现象是              
(4)若在乙方案反应后烧杯中的液体中加入足量的铁粉充分搅拌,最后得到的溶液中溶质为                     

科目 化学   题型 填空题   难度 较难
知识点: 实验探究物质的组成成分以及含量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下图是小华同学用氢氧化钠固体和水配制500g溶质质量分数2.5%的NaOH溶液的操作过程,该同学在称量氢氧化钠时,先将天平调节平衡,然后在两个托盘上各放一张质量相同的纸,把药品直接放在纸上称量。

(1)根据上述实验,请回答:
①a操作的错误是
②下列操作中导致溶质质量分数偏低的是(填字母)。

A.a操作中砝码和氢氧化钠放错盘
B.b中烧杯用水洗涤后未干燥就使用
C.c操作中视线与量筒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
D.d操作中有少量水溅出

(2)小华在测定所配制溶液的酸碱度时先将pH试纸用蒸馏水湿润,再进行测定,则测的溶液的pH值______(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受影响”).
(3)小华将上述溶液稀释成0.2%做电解水实验,用检验正极产生的气体。若将100g稀释后的氢氧化钠溶液电解,实验后溶液中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变为0.25%,有g水被电解。(已知氢氧化钠可增强水的导电性,在通电前后质量不变)

下面是初中化学中的重要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1)若图I中加入的液体为无色,则该无色液体可以是
(2)图II实验前后天平(填“是”、“否”)平衡。
(3)图III中仪器a的名称是
利用图III通过发生复分解反应制取气体的化学方程式为

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t1℃时,甲、乙、丙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
(2)t2℃时,将20g甲放入50g水中充分搅拌所得溶液为溶液(填“饱和”或“不饱和”)。
(3)t2℃时,乙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______。
(4)t3℃时,将乙和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低到t1℃,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大小关系为:乙_____丙(填“>”、“<”或“=”)。

如图表示某些物质间转化关系(反应条件和部分产物已省略)。其中A、E为固体氧化物,且A为黑色粉末;B、D是由相同元素组成的无色液体,且B具有消毒杀菌作用;C、Y、Z为无色气体,其中Y有毒;X是最常见的金属。请回答下列问题:

(1)应①中A物质的作用是______;溶液F中的金属离子是(用符号表示)。
(2)写出下列化学方程式:③______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______
(3)在日常生活中为防止反应②的发生,可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
(4)在自然界中普遍存在反应⑤,其名称为_________________

2014年11月16日寿光一食品厂发生火灾,致18人死亡。经分析,本次火灾是由于电线线路老化引起,且厂房顶部泡沫夹芯板属可燃材料,部分车间内因堆积大量的易燃物导致火势迅速蔓延。
(1)从燃烧的条件来看,厂房顶部的泡沫夹芯板是___________ 。线路老化泄漏的电火花在引发这场特大火灾中所起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氢氧化铝是一种新型的阻燃剂。当温度达到380℃时,氢氧化铝开始分解出水蒸气,同时生成耐高温的氧化铝固体,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根据灭火的原理分析氢氧化铝能阻燃的原因为_________________。
(3)请你结合所学燃烧与灭火的知识,谈一谈如何防止火灾的发生__________________。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