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预备与北京建立对话。我们不能接受其意识形态观点,或者共产主义中国必然施展霸权的理念,但是我们也不希望对中国施加一种国际立场,否定了它的合法国家利益。”这段文字出现在1970年美国总统外交政策咨文中,反映了美国
A.强调两国意识形态的差异 | B.采取遏制中国的外交政策 |
C.仍然阻止中国回到联合国 | D.愿意与中国改善外交关系 |
在特定的历史阶段,脍炙人口的口号、标语往往有着巨大的政治感染力。下列口号、标语与国共十年对峙(1927一1937年)相关的是
A.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 B.坚持抗战,反对妥协 |
C.内惩国贼.外争国权 | D.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 |
这是一组大型声乐套曲:“健儿巧渡金沙江.……铁索桥上显威风,……雪山低头迎远客,草毯泥毡扎营盘。”此曲所咏事件发生的主要原因是
A.第五次反“围剿”的失利 | B.党内“左”倾路线的错误指挥 |
C.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成立 | D.日本制造卢沟桥事变大举侵华 |
2010年1月,海地发生大地震,中国八名维和警察在地震中光荣牺牲。中国在海地的维和行动体现了当前我国外交的新特点是
A.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 B.参加联合国框架内的国际活动 |
C.参与地区性国际组织活动 | D.发展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 |
图是我国于1965年发行的两张邮票。从中可以获得的正确信息是
A.这次会议的会址在印度的万隆 |
B.会议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
C.是我国首次一大国身份参加的国际会议 |
D.会议加强了亚非各国的联系和团结 |
电影《建国大业》中有一个情节, 建国前夕,毛泽东 周恩来联名写信给留居上海的宋庆龄:中山先生遗忘迄今实告实现。至祁先生命驾北来,参加此一人民历史伟大的事业,并对于如何建设新中国给予指导。此信邀请宋庆龄参加的会议应该是
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 |
B.内蒙古自治区成立大会 |
C.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
D.中国共产党第八次代表大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