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学者认为清末新政在假维新中有真改革。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01年1月,慈禧太后发布上谕:“……盖不易者,三纲五常,昭然如日星之照世。而可变者,令甲令乙,不妨如琴瑟之改弦。”
1901年,清政府令各省裁汰原有旧军,“精选若干营,分为常备、续备、巡警等军,一律操习新式枪炮,认真训练”。1903年,清政府设立练兵处,庆亲王奕劻为总理大臣。1904年,练兵处会同兵部奏定《新军营制饷章》、《陆军学堂办法》以选派陆军学生出洋游学章程。
1903年9月,清政府设立了商部,由皇亲贵族载振任尚书,掌管商务和工矿铁路等事。商部成立后,先后颁行了《奖励公司章程》、《商人通例》、《公司法》、《破产律》、《奖给商勋章程》等。
1901年以后,清政府多次选派和奖励青年和官员出国留学。1905年,清政府决定废除科举制。同年12月,清政府又谕令设立学部,作为管理全国教育的最高行政机构。
——摘编自陈旭麓《中国近代史》
(1)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清政府实施新政的时代背景。
(2)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你如何理解清末新政“假维新中有真改革”?
材料: 下表为19世纪俄国和日本有关农村社会改革的材料
国家 |
改革措施 |
俄国 |
农奴在法律上是“自由人”,地主再也不许买卖农奴和进干涉他们的生活,农奴 在获得解放的同时,可以得到一块份地,但他们必须出钱赎买这块份地。 |
日本 |
改革土地制度,承认土地私有,废除了禁止土地买卖的法令。农、工、商和僧 侣、神官改称“平民”,实行“四民平等” |
根据表中材料,指出两国农村社会改革的相同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改革的影响。
材料 : 唐代已有工匠在官营手工业作坊内定期服役的制度。宋代匠户往往被官府以强制方式役使;元代以后,工匠被编入专门的户籍,由专门机构管理,不得脱籍改业,世代相袭,承担指定的工役。
匠户在作坊中要受到官吏的层层盘剥。各监局的宦官亦多占匠役。工匠中常有怠工或逃亡的情况。天顺十年(1460)﹐工匠逃亡多达三万八千余人。明政府一方面设法招抚﹐一方面将逃亡匠户发往卫所充军,知情不举者亦充军。成化二十一年(1485)﹐明政府被迫下令轮班匠可折收银两﹕南匠每名月出银九钱﹐北匠每名月出银六钱。纳银后﹐可免赴京当班(见匠班银)。嘉靖四十一年﹐明政府进一步改革匠役制度﹕每名轮班匠每年纳“班匠银”四钱五分﹐从而废除了轮班制。住坐匠仍需按月当差﹐匠籍制度并没有取消。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匠户对于封建国家的人身依附关系日趋松弛。顺治二年(1645)﹐清政府宣布废除匠籍制度。
——摘编自百度词条
(1)根据材料,概述匠户制的发展状况,说明明清改革的原因。
(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匠户制改革的影响。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西魏大统年间(535-551)宇文泰初建府兵制。府兵属于中央禁卫军性质。军士由各级将领统率,另立户籍,与民户有别。----府兵制前后是有变化的。著名史学家陈寅恪说:“府兵制之前期为鲜卑兵制,为大体兵农分离制,为部酋分属制,为特殊贵族制;其后期为华夏兵制,为大体兵农合一制,为君主直辖制。”这前后期的变化主要是在周武帝、隋文帝时代。周武帝即位后实行了一系列改革。在府兵制改革上,他在建德三年(574)把府兵改称为“待官”,召募许多汉人参加府兵;因而在府兵中汉人几乎占了一半。到隋开皇十年(590),隋文帝杨坚进一步规定:“凡是军人,可悉属州县,量田籍帐,一与民同。”
——编自刘精诚《中国历史大讲堂两晋南北朝史话》
(1)根据材料,概括府兵制由魏到隋的演变情况。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阐述府兵制改革的意义。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陶片放逐法”结束了它的历史使命,当时雅典政坛存在尼西亚斯和亚西比德两大政治势力,双方政见严重不合,斗争激烈,于是两人都希望借助“陶片放逐法”的威力驱逐对方。但这时出现了一个自称为“群众英雄”的许佩伯罗斯,他号召人们将尼西亚斯和亚西比德两人一同逐出雅典,于是,在公民大会现场,尼西亚斯和亚西比德两派联合起来,将大多数的票投给了许佩伯罗斯,后者因而被驱逐出雅典。事后,雅典人认为“陶片放逐法”在这次事件中遭到了亵渎。
材料二 “水门事件”是美国的政府运作机制在建国以后所面临的最大危机。在1972年的总统大选中,为了取得民主党内部竞选策略的情报,以共和党尼克松竞选班子的首席安全问题顾问为首的5人闯入位于华盛顿水门大厦的民主党全国委员会办公室,在安装窃听器并偷拍有关文件时被捕。事件发生后尼克松曾一度竭力掩盖开脱,先是坚持以行动出于国家安全为由否定这些行动的违法性,后来又企图利用任命大法官的机会创造对自己有利的司法环境,但这两项行为终究是徒劳的,1974年尼克松宣布辞职。
材料三 1871年,日本岩仓使团考察欧美宪政时认为,“德国比英法更有参考价值”,“英国为共和政体,权在议院,不适于日本……德国情况与日本近似,其虽设议院,但贤明之皇在上,议院之权薄弱”。对普鲁士从“小国”走向“军事大国”的道路亦颇感兴趣。重点研究欧美各国宪法的木户孝允则断言“尤当取者,当以普鲁士为第一”。
(1)结合材料一以及所学知识回答,为什么雅典人认为“陶片放逐法”遭到了亵渎?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雅典民主制度的局限性。(8分)
(2)结合材料二以及所学知识回答,“美国的政府运作机制”的重要原则是什么?据此分析为什么说“这两项行为终究是徒劳的”。(5分)
(3)结合材料三以及所学知识回答,《德意志帝国宪法》表明德国是什么性质的国家?为什么日本岩仓使团认为德意志的宪政之路最适合当时的日本?(6分)
(4)综上所述,谈谈你对民主政治的认识。(3分)
201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学者们注重从不同的视角来研究这一事件。阅读下列材料,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材料一从1937年到1945年,8年中,除西藏、西康、新疆、陕西、甘肃、宁夏、青海、四川外,我国其它省份皆遭日军铁蹄蹂躏,伤亡人数达3500多万,直接和间接财产损失共达620多亿美元,冻死、饿死者不计其数。
——摘自《百度百科·日本侵华战争(词条)》
材料二 2014年2月27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经表决通过了两个决定,分别确定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和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
——摘自《京华时报》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试从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五位一体”的角度概述日本全面侵华战争对中国造成的严重破坏。
(2)试分析材料二中中国政府选择在此时做出这一决定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