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分材料出一分货,十分材料出十分货,没有材料便不出货。”这话听来好像很对,没有材料你出什么货?没有史料你写什么历史?但深入追寻一下,也是有问题的。……所以,不是一分材料出一分货,而是同一分材料在不同人的脑袋里,在不同时代的人的脑袋里可以出好多分货。对这段话理解最为准确的是
A.史料是历史学的重要基础 | B.史料解读当遵循逻辑性 |
C.史料蕴含信息有多寡之分 | D.史料解读具有主观差异 |
19世纪中期以前,西方的科学家认为宇宙中有一种物质是弥漫在世界上,无所不在的。受其影响,19世纪90年代,谭嗣同撰写了《仁学》,把仁作为世界的本质,说仁统万物,仁统宇宙,仁就是世界的本体。由此可见,维新派思想的突出特点是
A.照搬西方思想学说 | B.传统文化与西方思想相融合 |
C.固守儒家传统思想 | D.全面接纳西方自然科学成果 |
假如你生活在北宋时期,你不可能做到的是
A.用火炮抵御西夏的进攻 | B.阅读到用活字印刷术印制的章回长篇小说 |
C.借助罗盘针进行航海活动 | D.阅读到大书法家苏轼写的诗词 |
霍克海默·阿道尔诺说:“在启蒙精神的发展过程中,总是不可避免的、必然的有一定的理论观点受到毁灭性的批判”在启蒙运动中受到批判的‘理论’或‘观点’不包括
A.“一个国王、一种法律、一个信仰” | B.“上帝是宇宙的主宰,君主的权力来自上帝” |
C.“哪里没有法律,哪里就没有自由” | D.“教皇是太阳,国王是月亮,国王的权力借自教皇” |
现代化是人类孜孜以求的目标。历史学家认为,欧洲近代早期的文艺复兴、宗教改革、科技革命与启蒙运动极大地促进了精神层面的现代化进程。这四场运动的共同之处是
A.促使人类自立、自觉、自信意识的形成 | B.摧毁了天主教的精神枷锁 |
C.使宗教宽容主张被广泛接受 | D.确保了代议制的逐步建立 |
董仲舒在《春秋繁露·顺命》中说:“天子受命于天,诸侯受命于天子,子受命于父,臣受命于君,妻受命于夫,诸所受命者,其尊皆天也。虽谓受命于天亦可。”汉武帝对此言论十分欣赏,主要是其有利于
A.光大儒家 | B.恢复礼乐秩序 | C.建立教育体系 | D.加强中央集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