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真宗时期通行的铁钱“小钱每十贯重六十五斤……街市买卖至三五贯文,即难以携持”,益州16家富商联合发行交子。南宋绍兴三十年“初命临安府印造会子,许于城内外与铜钱并行”,“千里之远,数万之缗,一夫之力克日可到。”对该材料理解准确的是
A.宋代纸币取代金属货币 | B.会子成为了世界上最早发行的纸币 |
C.长途贩运贸易开始出现 | D.纸币从信用凭证到官方法定的过程 |
有网友发表帖子讨论科举制时说:“自秦以来,科举兴于世。始以八股为试,学子彻夜秉读。然科举追求功禄,令学子神经麻木,岂真学识耶?”对该帖最恰当的评价是()
A.对科举制的评价是完全正确的 | B.仅从追求功禄评价科举制是片面的 |
C.关于科举制的史实和评价都有问题 | D.关于科举制和八股取士产生时间都有错误 |
自秦朝建立以来,君权与相权的矛盾、中央与地方的矛盾一直是古代政治体制演进过程中的重要问题,其实质是()
A.权力分配和权力结构调整 | B.不同集团和阶层的利益之争 |
C.强化职能和提高行政效率 | D.稳定统治秩序巩固国家统一 |
选官是政治活动中重要的一环。下列对古代中国官员选拔的叙述,正确的是()
A.汉武帝选拔身份低微的士人组成外朝以牵制内朝 |
B.九品中正制是世官制的一种,强化了中央的权力 |
C.科举制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政治公平性加强 |
D.明朝内阁是中央级行政机构,但始终无法定地位 |
毛泽东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一文中提出:“农村斗争的发展,小区域红色政权的建立,红军的创造和扩大,尤其是帮助城市斗争、促进革命潮流高涨的主要条件。所以,抛弃城市斗争,是错误的;但是畏惧农民势力的发展,以为将超过工人的势力而不利于革命,如果党员中有这种意见我们以为也是错误的。”由此可以看出毛泽东主张()
A.继续走以城市为中心的革命道路 |
B.探索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 |
C.指出农民是无产阶级的可靠同盟军 |
D.提出中国革命分两步走战略 |
下表所列内容为中国某一时期的历史特征。这一时期文化领域的成就是()
A.出现了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 | B.开始出现私人讲学,教育学术下移 |
C.发明世界上最早的指南仪器“司南” | D.中国以计算为中心的数学体系形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