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早送上工业化的大道……尽管这个制度极其缺乏效率、极其浪费,但毕竟达到了上述目标。”据此可知该学者
A.客观评价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 B.认为斯大林模式有合理之处 |
C.分析了苏联迅速工业化的弊端 | D.否认赫鲁晓夫改革的必要性 |
“谁敢反对毛主席,就砸烂谁的狗头!打翻在地,再踏上一只脚,让他永世不得翻身”“打倒旧政府”“砸烂公检法”,这些口号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A.中国出现了严重混乱 |
B.红卫兵运动导致打砸横行 |
C.阶级斗争已发展到党内 |
D.“文革”使民主法制遭到践踏 |
根据国情,党和政府在某些地区先后设立民族自治区、经济特区和特别行政区。三者共同之处是()
A.都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不同的社会制度 |
B.都由中央人民政府统一管辖和行使主权 |
C.都实行特殊的民族政策和管理体制 |
D.都有较大的自治管理权和行政自主权 |
抓关键词是学习历史的方法之一。与“偷袭蒙马特尔高地”“五月流血周”“无产阶级专政尝试”三个关键词直接相关的是()
A.里昂工人起义 | B.第一国际 |
C.巴黎公社 | D.十月革命 |
《共产党宣言》在1848年2月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但是鲜为人知的是随着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发展,19世纪70年代马克思和恩格斯也对《共产党宣言》做了修改。在《共产党宣言》德文新版上由两位作者签名的最后一篇序言中加了这么一句话:“工人阶级不能简单地掌握现成的国家机器,并运用它来达到自己的目的”。依据你所学史实判断,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加上这句话的最有可能的原因是()
A.无产阶级是资产阶级的掘墓人 | B.修正主义的出现 |
C.十月革命的成功经验 | D.巴黎公社的伟大尝试 |
“二月革命后布尔什维克党到底应当采取什么样的策略,一直处于模糊不定的状态,直到列宁回国提出‘四月提纲’,才有了较为明确的行动纲领。”这个“行动纲领”是指()
A.取得广大工农群众的支持 | B.武力推翻临时政府的统治 |
C.实现向社会主义革命的转变 | D.退出帝国主义世界大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