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2014年3月5日上午,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国务院总理李克强首次代表新一届中央政府作政府工作报告。在这份约1.7万字的报告中,“改革”的字眼一共出现77次,赢来满场掌声。对新时期的改革,“宁要不完美的改革,不要不改革的危机”几乎成了社会的共识。形成这一“共识”的依据是:
①改革就是要改变落后的生产关系        ②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
③任何事物都包含着对立统一的两个方面  ④上层建筑促进经济基础的巩固和完善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科目 政治   题型 单选题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作主站起来,我们讲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从文化生活角度分析,这段歌词表明( )

A.文化反作用于一定的经济、政治
B.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
C.优秀文化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D.文化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

近年来,美国开设中文课程的学校数量快速增加,已有4000多所中小学开设中文课程,中小学生学习汉语的人数已超过16万,是六年前的8倍。高校选修汉语的学生人数稳步上升,奥巴马总统关于未来四年内l0万美国学生留学中国的倡议正在组织落实。这表明
①中华文化具有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的特点②中华文化在当今世界具有较大的影响力
③教育在人类文化的传承中发挥着重要作用④教育是文化交流和传播的重要途径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福建省委在省的第九次党代会上首次提出 ——“爱国爱乡、海纳百川、乐善好施、敢拼会赢”的福建精神。福建精神的提出凝聚了广大民众的智慧,新时期“福建精神”是福建发展之魂,是全省人民团结奋斗、共创美好海西的精神动力。这表明(  )
①文化创新的实质在于文化发展②文化作为精神力量能转化为物质力量
③人民群众是文化创造的主体④文化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A.①②③ B.②③ C.①③ D.①②③④

有人说,“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或一个地区的经济强弱是动态的、可以浮动的,但是民族的文化却是自己国家永远的一张王牌,尤其是拥有五千年历史的中国。”你是怎样理解这段话的()
①传统文化不因时而变②文化有顽强的生命力
③中华文化源远流长④文化与经济相互促进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011年6月11日是我国第六个文化遗产日,活动主题为“文化遗产与美好生活”,其涵义是:保护文化遗产是广大民众的共同事业,文化遗产与民众生活息息相关,是创造美好生活的基础。这一主题蕴含( )

A.文化遗产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 B.文化遗产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C.文化遗产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  D.文化遗产是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