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中绝大部分神经元之间的兴奋传递是通过递质实现的。下列关于突触和兴奋传递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突触前后两个神经元的兴奋是同时发生的 |
B.兴奋通过突触时由电信号(电位变化)转化为化学信号(递质释放),再转化为电信号 |
C.构成突触的两个神经元之间是有间隙的 |
D.兴奋在突触处只能单向传递 |
下列生化反应的场所一定是细胞器的是
A.葡萄糖的氧化分解 | B.二氧化碳的固定 |
C.硝化细菌进行有氧呼吸 | D.淀粉酶的合成 |
将一个土豆(含有过氧化氢酶)切成大小和厚薄相同的若干片,放入盛有一定体积和浓度的过氧化氢溶液的针筒中(如图所示),若土豆片为4片时,在温度为35℃的条件下,每隔5分钟收集一次数据,根据数据绘制出如图曲线1。利用同样的实验装置,改变某条件后,收集数据可绘制出曲线2。则改变的这种条件是
A.降低过氧化氢溶液的浓度 |
B.增加土豆片的数量 |
C.将温度提高到80℃ |
D.将针筒换成更大容积的 |
关于“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的实验如下
试管 |
1 |
2 |
3 |
4 |
溶液 |
2mlH2O2溶液 |
2mlH2O2溶液 |
2mlH2O2溶液 |
2mlH2O2溶液 |
条件 |
室温 |
90℃水浴 |
2滴FeCl3溶液 |
2滴肝脏研磨液 |
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反应物浓度、氯化铁溶液和肝脏研磨液属于自变量
B.过氧化氢分解速率是因变量
C.加入氯化铁溶液和肝脏研磨液的试管都属于实验组
D.若试管洁净程度对实验结果造成影响,应属无关变量
将不同植物的三个未发生质壁分离的细胞置于同一蔗糖溶液中,形态不再变化后的细胞图像如下图。则有关各细胞液浓度的判断,正确的是
①实验前B<A<C
②实验前B>A>C
③实验后B≥A=C
④实验后B<A<C
A.①③ | B.②③ | C.①④ | D.②④ |
下列关于物质跨膜运输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人体内红细胞、肾小管上皮细胞吸收葡萄糖的方式不同 |
B.叶肉细胞中的CO2进入叶绿体和排出细胞外的方式完全相同 |
C.海带细胞通过主动运输积累I-等溶质,通常不会在海水中发生质壁分离 |
D.酶解法制备的原生质体置于等渗溶液中,几乎无水分子进出细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