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关于实验、实习的描述中,正确的一组是 ( )
①用纸层析法分离叶绿体中色素的实验结果中,蓝绿色色带最宽
②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分布的实验中,可选用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作为实验材料,甲基绿使RNA呈绿色,吡罗红使DNA呈红色
③鉴定还原糖时,要先加入斐林试剂甲液摇匀后,再加入乙液
④调查蚜虫的种群密度时,可采用样方法
⑤根尖丝分裂临时装片操作的步骤是:取材、解离、漂洗、染色、制片
⑥用过氧化氢酶探究pH对酶活性影响的实验中,自变量是pH,因变量是过氧化氢分解速率
A.①②⑤⑥ | B.②③⑤⑥ | C.①④⑤⑥ | D.①③④⑤ |
在果蝇杂交实验中,下列杂交实验成立:
①朱红眼(雄) × 暗红眼(雌)→全为暗红眼;
②暗红眼(雄) × 朱红眼(雌)→暗红眼(雌) 、朱红眼(雄)。
若让②杂交的后代中雌雄果蝇交配,所得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应是
A.全部暗红色 | B.雌蝇暗红眼,雄蝇朱红眼 |
C.雄蝇暗红色,雌蝇朱红眼 | D.雌蝇、雄蝇中朱红眼、暗红眼各半 |
假如水稻高秆(D)对矮秆(d)为显性,有芒(R)对无芒(r)为显性,两对性状独立遗传,用一个纯合矮秆有芒品种与一个纯合高秆无芒品种杂交,F2代中出现矮秆有芒型的基因型及其比例为
A.ddRR,1/8 B.ddRr,1/16
C.ddRR,1/16和ddRr,1/8 D.DDrr,1/16和DdRR,1/8
下图中甲、乙、丙、丁表示四株豌豆体细胞中的两对基因及其在染色体上的位置,
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甲、乙豌豆杂交后代的性状分离比为3:1 |
B.甲、丙豌豆杂交后代有四种基因型、两种表现型 |
C.乙豌豆自交后代的性状分离比为1:2:1 |
D.丙、丁豌豆杂交后代的表现型相同 |
假说一演绎法是现代科学研究中常用的一种科学方法。下列属于孟德尔在发现基因分离定律时的“演绎”过程的是
A.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 |
B.由F2出现了“3:1”推测生物体产生配子时,成对遗传因子彼此分离 |
C.若F1产生配子时成对遗传因子分离,则测交后代会出现两种性状比接近1:1 |
D.若F1产生配子时成对遗传因子分离,则F2中三种基因型个体比接近1:2:1 |
右图为果蝇体细胞染色体图解,以下叙述错误的是
A.果蝇的体细胞内有2个染色体组 |
B.若果蝇的一个卵原细胞产生的一个卵细胞的 基因组成为ABcXD,则同时产生的第二极体 的基因型为ABcXD、ab ![]() |
C.据此图就可知果蝇的基因组组成 |
D.基因型BbXDXd的个体产生各种配子的比例为1:1: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