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里士多德从人的自然发展角度,即从人由身体、情感到理性的自然发展过程来思考教育问题,而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则从人与社会关系的角度,即人的发展是全面的发展,不仅包括体力、智力、能力,也包括人的社会联系和交往来思考教育问题。两者虽有不同,但都基于对教育对象--人的尊重。他们思考的角度表明()
| A. | 教育应该反映客观世界 |
| B. | 教育应该解释客观世界 |
| C. | 教育应该推动客观世界发展 |
| D. | 教育应该改造客观世界 |
举世瞩目的青藏铁路于2006年7月1日全线开通运营,西藏从此告别了没有铁路的历史。在青藏铁路的建设中,科技工作者通过科研攻关,攻克了“多年冻土、高寒缺氧、生态脆弱”三大世界性难题,保证了工程建设的顺利进行。作为全球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的高原铁路,青藏铁路与三峡工程、载人航天工程等并驾齐驱,载入中华民族“敢为”的史册。这说明 ( )
①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受客观因素的制约 ②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受主观因素的制约 ③人们要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有所建树,就必须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④只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就能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取得成功
| A.①② | B.①③ | C.①③④ | D.①②③④ |
由于缺乏对艾滋病知识的了解,我国居民对艾滋病及艾滋病患者的恐惧与歧视普遍存在。实际上,与艾滋病患者握手、拥抱等接触行为以及与艾滋病患者共用浴室、游泳池等公共设施并不会感染艾滋病。上述现象主要反映了 ( )
| A.意识能够正确地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 B.意识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 |
| C.利益立足点影响着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评价 | D.知识构成制约着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 |
科学发展观是我党针对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城乡差距拉大,就业压力增加,资源短缺,生态环境遭到破坏等突出问题和矛盾提出来的。提出科学发展观的哲学依据是( )
| A.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
| B.把握事物的因果联系,能提高人们实践活动的自觉性和预见性 |
| C.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 |
| D.坚持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 |
建设绿色生态江西,江西省主要采用“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这两个办法。正如脍炙人口的《江西是个好地方》中唱道的“山清水秀好风光”,绿水青山就是江西的宝。保护好这一宝贵资源,必须正确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其前提是 ( )
| A.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 | B.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
| C.重视意识的能动作用 | D.承认事物之间的因果联系 |
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以下属于哲学层面的意识现象是()
| A.民间的“实惠”思想 | B.《老子》的思想 |
| C.欧几里德《几何原本》的思想 | D.《本草纲目》的思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