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纵观中国历代的经济政策均对当时的经济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今背本而趋末,食者甚众,是天下之大残也……今驱民而归之农,皆著于本,使天下各食其力,末技游食之民转而缘南亩,则畜积足而人乐其所矣。
——(西汉)贾谊《论积贮疏》
(1)根据材料一,概括贾谊倡导的经济政策。结合材料一和所知识,指出贾谊提出这一主张的目的。
材料二: 夫农工商贾者,财之所自来也。农尽力,则田善收而谷有余矣。工尽巧,则器斯坚而用有余矣。商贾流通,则有无交而货有余矣。……农工商贾皆乐其业而安其富,则公家何求而不获乎?
——(宋)《司马光奏议》
(2)根据材料二,概括司马光的观点。结合所知识,概述这一观点产生的背景。
材料三:即如关税,洋人仅完厘半,而华人则勒索数成,盘查则洋船不敢谁何,华船则百般恫喝,以至华商人人气短,而不能自保之势矣。
——清·钟天纬《扩充商务十条》(1888年)
(3)晚清政府对洋商和华商施以了不同的经济待遇。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种现象的存在对中国经济产生的影响。
材料四:20世纪初,清政府先后发布上谕,提出“矿律、路律、商律等类,皆应妥议专条”、“ 通商惠工,为古今经国之要政,急应加意讲求……先订商律,作为则例”。(1903年)制订和颁布了《钦定大清商律》等一系列经济法律、法规。
——马建波《〈钦定大清商律〉的立法研究》
(4)根据材料一、四,指出“商业”地位的历史性变化。根据所学知识,指出推动20世纪初《钦定大清商律》出台的社会要求。
材料五: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设立实业部,颁布保护工商业的规章,废除清代的一 些苛捐杂税,激发了民族资产阶级投资近代企业的热情。各种实业团体如雨后春笋,纷纷涌现,较著名的有中华民国工业建设会、中华实业团等。海外华侨也竞相投资国内工商业。
——摘编自《高中历史必修二》(人教版)
(5)根据材料五,概述民国初年兴办实业高潮出现的具体表现及出现该局面的政策因素。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困难
知识点: 自由放任经济政策的失败 交通工具对生活的影响 苏联解体 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 国民大革命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姚莹(1785年~1853年),安徽桐城人。鸦片战争期间,英国殖民者侵占台湾,时任台湾兵备道的姚莹积极备战,组织台湾军民击退敌军五次进犯,这让清政府中的投降派大臣如鲠在喉,交章弹劾。中英谈判时,英国谈判特使璞鼎查诬蔑姚莹枉杀其“遭风难民”,要求清朝政府将其“去官正法”“以命抵偿”,否则“干戈复起”。1843年,姚莹被捕入狱。后经友人大力营救出狱,但仍被贬谪川、藏。面对政治打击,姚莹不改初衷,在出西藏后写出《康輶纪行》15卷。书中对西藏的宗教民俗、地理交通等皆有记录,对英法历史,英俄、英印关系亦皆有所阐述,揭露英、俄两国对西藏的觊觎之心和相互之间的矛盾。书中对“西洋各国情节及诸教源流,尤深致意焉”,认为“知彼虚实”,“徐图制夷”,提出要抵抗西方侵略者,必须要学习他们的自然科学技术。咸丰帝即位后“复用姚莹,擢为广西按察使,剿粤匪之乱,病逝军中”。
——摘编自李侃《中国近代史》
(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姚莹五战五胜却被捕入狱的原因。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姚莹进行简要评价。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汉武帝末年,战事屡兴,民怨沸腾。武帝死后,昭帝、宣帝相继当政,励精图治,锐意改革。昭宣二帝多次颁布了减免田租、口赋及其他杂税的诏令,还下旨规定凡遇郡国遭受水旱、地震灾害,当年租赋徭役皆免。昭帝时期就武帝的盐铁专卖政策进行辩论和总结,取消了酒类专卖和部分地区的铁器专卖。宣帝对郡国守相的选任,十分慎重和严格,规定先由朝中大臣举荐,然后择日亲自召见考核,询问治国安邦之术。宣帝还设廷尉平至地方鞠狱,还规定郡国呈报狱囚被笞瘐死名数。宣帝时召集著名儒生在未央宫讲论五经异同,经过这次讨论之后,原属民间的学派如梁丘《易》、大小夏侯《尚书》、谷梁《春秋》也进入官学。史学家评价这一时期“政教明,法令行,边境安,四夷亲,单于款塞,天下殷富,百姓康乐,其治过于文帝之时”,史称“昭宣中兴”。
——摘编自林剑鸣《秦汉史》
(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昭宣中兴的主要内容及实质。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昭宣中兴的积极影响。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历史图表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读上述示意图,概括提取其中一项历史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说明。(提示:概括提取其中任何一项历史信息均可,说明时要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02年,清政府上谕称“我大清朝律例一书,折衷至当,备极精详”,但也不得不承认“为治之道,非参酌适中,不能推行尽善。况近来地利日兴,商务日广,如矿律、路律、商律等类,皆应妥议专条”。同时要求各出使大臣“查取各国通行律例,咨送外务部”。此后清政府颁行的经济法规包括10余类,近20项,其内容涉及工商综合类、商标、矿业、铁路、金融、商品赛会、度量权衡、经济社团以及奖章章程等诸多方面。如《商人通例》界定了商人的身份和他们的权利、义务。《商标注册暂拟章程》规定“如有侵害商标专用权者,准商标主控告,查明责令赔偿”。《破产律》注意维护债主的利益。《大清国矿物章程》规定“外商概不准收买矿地”。《奖励华商公司章程》规定“官商绅民投资兴办公司,凡能集股五十万以上者,按集股数额多寡,给予不同奖赏,集股五千万以上者奖励头等顾问官,加头品顶戴,赐双龙金牌,子孙世袭商部四等顾问官”。对于清末经济法规的制定,预备立宪公会在肯定其“椎轮荜路,厥功至巨”的同时,也指出“政府颁布商事法令,每不与商人协议,致多拂逆商情之处。是非徒不足以资保护,而且转多窒碍”。
——摘编自朱英《论清末的经济法规》
材料二 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高速发展,美、欧各国工人运动、社会主义运动风起云涌,社会改良成为各国政府的重要事务。20世纪初,英国议会加快了社会经济立法脚步。1908年6月,议会颁布了《养老金条例》。其内容为,财政拨款120万英镑作为非捐助性养老金的费用。所有年收入不超过31英镑的70岁以上的老人均可申请领取养老金。1905年,《失业工人法》应运而生。1911年,《失业保险法》作为《国民保险法》的第二部分由议会通过。1908年通过的《矿工8小时工作法》是第一个对成年男子限制工时的立法。1912年又应矿工的要求通过了《矿工最低工资法案》。1909年实行的《行业委员会法》,专门解决“血汗工人”的最低工资问题。同年还颁布了《房屋和城镇计划法》。1908年,《健康保险法》获得议会通过。
——摘编自刘华平《论20世纪初英国的社会立法》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末经济法规颁行的背景及政治影响。
(2)依据材料说明20世纪初中英两国立法的主要区别及启示。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风起云涌的中国近代史上,容闳确非风云人物,但却是唯一的“全程”参与者,因此,他的一生像镜子一样映照了近代中国的历史走向。容闳出生在广东香山一个贫寒之家,少年时接受教会学校的免费教育,后在美国传教士勃朗的资助下留学美国,就读于耶鲁大学,成为近代中国较早具有世界知识和观念的草根阶层。
--《近代化的卓越先驱》
材料二容闳的目光最先却是投向太平天国,把改造中国的希望寄托在太平天国身上。他之所以首先对太平天国寄以希望,一是洪秀全族兄洪仁玕 1859 年自香港到达天京,受到洪秀全重用,被封为干王。容闳在香港时就与洪仁玕相识,知道他思想开明,因此认为他有可能支持自己改造中国的构想。二是容闳痛恨清政府的残暴、腐败,对太平军抱有好感。所以他在 1860 年与两位外国传教士一起冒险前往“天京”考察,他承认此行的目的,就是要弄清楚太平军的性质,察看他们是否适合建立一个新政府,以取代清王朝。--《容闳传》
材料三在华蘅芳、李善兰等几位近代科学家的推荐下,1863年曾国藩三次遣人书信邀请容闳投身其幕下办理洋务。纵观容闳一生,有人说他一事无成,也有人说他至少做成了两件事,即筹办江南制造局和促成官费留洋。
--《近代化与容闳》
材料四留美幼童抵达新大陆后,分散入住当地民家。在语言和学业迅速进步的同时,美国的自由民主思想、风尚习俗和宗教信仰也改变了幼童的精神面貌。他们之中,有的脱下长袍马褂穿上西装,有的跟着房东上教堂进而信奉基督教,更有剪去辫子不愿再向留学生监督行跪拜礼的。出于东西文化的巨大差异和顽固势力的卫道心态,留学生监督吴子登处处吹毛求疵并向朝廷密告:“此等学生,若更令其久居美国,必致全失其爱国之心,他日纵能学成回国,非特无益于国家,亦且有害于社会”。为此,他建议“从速解散留学事务所,撤回留美学生”,而且“能早一日施行,即国家早获一日之福。”
--《洋务运动幼童留美教育为何夭折》
材料五一场巨大的社会革命,其实并非革命者的主观“激进”造成的。在社会矛盾中,统治者往往居于“主导”地位,革命往往是由统治者的种种“极端”触发、造成的。几乎每个时代、每个社会都会有各种各样的“激进”思想,但在承平年代开明社会,形形色色的激进思想于民众之影响者几希,更掀不起能动荡社会的大风大浪,…然而,一旦社会腐朽不堪,而统治者又拒绝改革以疏不满以缓危机,民众忍无可忍最后抱定与之偕亡之心,则蛰伏已久的激进思想便如狂飙突起,成为席卷一切的巨浪大潮…最终火焱昆岗,玉石俱焚…纵观近代中国历史,“激进”、“革命”其实是清政府的“不改革”逼迫出来的。
--《走向革命》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容闳是草根阶层“睁眼看世界”的代表,那么,当时谁又是“睁眼看世界”的精英阶层(举两人)?他们各自在近代中国思想解放过程中有什么作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有什么史实证明洪仁玕“思想开明”有可能支持容闳改造中国的构想?
(3)材料三中容闳至少做成了两件事反映的是洋务运动的哪两方面内容?有人说:“洋务运动是中国的工业革命。”你对此有何认识?(简述即可)洋务运动派遣的留学生,成绩非常优秀,他们中的大多数人选择了自然科学和应用科学,决心学成回国为国家建设贡献才学。而1881年正当半数学生已经就读于哥伦比亚大学、麻省理工学院、哈佛大学、耶鲁大学等大学的时候,清政府却要中途将120名留学生全部召回。为什么?根据材料四扼要回答。
(4)材料五的观点:一场巨大的社会革命,其实并非革命者的主观“激进”造成的…其实是清政府的“不改革”逼迫出来的。请列举清代史实说明。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