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希在《原则与妥协》中指出:利用宪法衍生的宪政机制,就各自的利益和联邦的“公共”利益的定义和定位,相互进行一种连续不停的谈判和妥协;谈判和妥协使旧的宪法原则和实践得以修正,使新的宪法原则和实践得以产生,宪法的生命力因此不断得到更新,成为一部“活着的”宪法。该材料反映的是
( )
| A.代议制民主 | B.总统制政体 |
| C.两党制特色 | D.联邦制机制 |
截止2015年4月15日,申请成为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亚投行)意向创始成员国多达57个,申请国遍布全球五大洲,包含了英国、德国、法国、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中国在亚投行的份额将占30%-40%,成为亚投行最大股东。这表明( )
| A.多极化的世界进一步发展 |
| B.美国超级大国地位的终结 |
| C.布雷顿森林体系受到冲击 |
| D.国际经济新格局已经形成 |
日军军机电报第一号:“(1931年9月18日)晚上10点钟,暴戾的中国军队在北大营西侧,破坏南满铁路,袭击守备队,双方正冲突中……冲突完全是由一些偶然因素引起的。”这段电文( )
| A.真实记录了当时的历史事实 |
| B.有一定的史料价值 |
| C.是研究全面抗战的珍贵史实 |
| D.是后人伪造的史实 |
联合国大会关于“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议案表决通过后,美国驻联合国首席代表布什感叹:“任何人都不能回避这样一个事实——虽然这可能是令人不快的,刚刚投票的结果实际上确实代表着绝大多数联合国会员国的看法。”由此可见( )
| A.西方的“冷战”政策彻底破产 |
| B.中美两国关系已经实现了正常化 |
| C.大多数联合国会员国反对美国 |
| D.国际社会需要中国发挥应有作用 |
有学者评价:“它凝结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的心血,又经过反复讨论、修改,所以得到了全国各方面人士的一致拥护。”据此判断,“它”是指()
| A.《双十协定》 | B.《论联合政府》 |
| C.《共同纲领》 | D.《论十大关系》 |
“抗日救国,已成为每个同胞的神圣天职。只要国民党停止进攻苏区行动,只要任何部队实行对日抗战……红军不仅立刻对之停止对敌行为,而且愿意与之亲密携手共同救国。”中国共产党表达这一宣言促进了()
| A.国民革命运动的兴起 | B.抗日救亡运动的新高涨 |
| C.联合政府的早日成立 | D.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抗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