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表说明
1965—1995年世界出口方向(占世界总出口百分比)
| 时间 |
发达国家间贸易 |
发达与发展中国家之间贸易 |
发展中国家间贸易 |
| 1965 |
59.0 |
32.5 |
3.8 |
| 1970 |
62.1 |
30.6 |
3.3 |
| 1975 |
46.6 |
38.4 |
7.2 |
| 1980 |
44.8 |
39.0 |
9.0 |
| 1985 |
50.8 |
35.3 |
9.0 |
| 1990 |
55.3 |
33.4 |
9.6 |
| 1995 |
47.0 |
37.7 |
14.1 |
(注:总数不足100归因于与经互会国家的贸易,国家未被区分,有误差。资料来源: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贸易趋向统计年鉴》)
A. 世界贸易组织的建立大大推动了国际贸易发展
B.发达国家主导国际贸易阻碍了国际贸易的发展
C.贸易失衡激化了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矛盾
D.发展中国家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没有根本改变
“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的都是自己的”这是农民对()政策衷心拥护的生动写照。
| A.土地改革 | B.人民公社 |
| C.联产承包 | D.减轻农民负担 |
二战后,调整世界经济贸易与金融的三大支柱是()
①国际复兴开发银行②国际货币基金组织③布雷顿森林体系④《关税与贸易总协定》
| A.②③④ | B.①②③ | C.①③④ | D.①②④ |
20世纪五六十年代,全球化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但有人却称此时的全球化为半球化其实只是“半球化”,其原因在于()
| A.南北对话没有取得实质性的进展 |
| B.两极格局下美苏两大阵营的对峙 |
| C.南、北半球经济发展差距悬殊 |
| D.宗教矛盾阻断东西方经济交流 |
照片《裹小脚的男戏子》是外国游历者在中国内地拍摄的,这副照片可能的拍摄时间
| A.19世纪50年代 |
| B.19世纪末期 |
| C.20世纪中期 |
| D.“文革”期间 |
《补碗匠》是外国游历者于1896年在中国拍摄的风俗人物照,这幅照片告诉我们
①外国游历者诋毁中国形象②近代制瓷业生产技术低劣
③当时中国衰败的一个缩影④百姓生活的贫困和简朴
| A.②③④ | B.①③④ |
| C.①②③ | D.③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