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2—1505年,阿拉伯商船在印度洋的香料运载量从平均每年的350万磅骤减为不足100万磅。威尼斯商人于1504年再次驾驶商船前往贝鲁特和亚历山大购货时,突然发现市场上竟然没有香料出售。出现上述现象的原因是( )
A.葡萄牙人基本垄断了印度的香料贸易 | B.西班牙人基本垄断了印度的香料贸易 |
C.奥斯曼土耳其控制了地中海的香料贸易 | D.印度半岛战争频繁,香料生产停滞 |
观察下侧唐朝书法家颜真卿的《多宝塔碑》,他的书法体现了
A.运笔严谨、气魄雄伟,表现出国力富强的气派和勇于开拓的精神 |
B.风流潇洒,反映了士大夫阶级的清闲雅逸,流露出一种娴静地美 |
C.纵横跌宕、沉着痛快的书风,表达文人墨客不满现实的个性书法 |
D.社会停滞不前,江河日下,反映在书法上则是平庸无奇 |
南怀瑾在《谈历史与人生》中认为“儒道一个入世,一个出世;一个乐观进取,一个消极退避;但实际上不但‘兼济天下’与‘独善其身’经常是后世士大夫的互补的人生路途,而且悲歌慷慨与愤世嫉俗,‘身在江湖而心存魏阙’,也成为中国历代知识分子的常规心理及其艺术理念。”下列最能体现作者观点的是
A.极力盛赞儒家文化对塑建民族精神的重要意义 |
B.崇尚道家自然本真,注重个人内在精神境界的升华及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
C.认为儒道两家的文化离异而对立,但又相互补充而协调 |
D.儒道两家的文化有独特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但扬儒抑道 |
春秋战国时诸子百家各自提出挽救时弊的主张:墨子主张国家应节俭;孟子强调划定土地疆界;商鞅主张开辟阡陌。对于以上三位学者的主张,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三者立论相同,都站在维护统治者利益的立场 |
B.三者立论不同,但同样是以精耕细作的小农经济做考虑 |
C.三者立论相同,都是基于维护农民利益的立场 |
D.三者立论不同,且不是以精耕细作的小农经济做考虑 |
鲁迅在《电的利弊》中说:“外国用火药制造子弹御敌,中国却用它做炮竹敬神;外国用罗盘针航海,中国却用它看风水……”中国古代科技在东西方的不同地位表明
A.科技能否产生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取决于社会环境 |
B.科技在不同的领域和范围对人类所做的贡献是不同的 |
C.火药和指南针的西传是中国跻身四大文明古国的重要标志 |
D.科学和愚昧只是人的意识对客观世界的不同反映 |
13世纪后期,阿拉伯书籍中有关“中国雪”的记载被译成拉丁文传入欧洲,(它)“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推动了近代社会的到来。“中国雪”是
A.造纸术 | B.印刷术 |
C.火药 | D.指南针 |